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上下五千年 >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 婉玲

重阳节的来历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与道教有关

这是一个与道教有关的神话故事。相传东汉时期,有一瘟神在汝河出没,散布各种瘟疫,害得百姓死伤无数。当地一青年恒景看不下去,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一位法力高强的神仙为师,学得武艺准备返乡杀瘟神时,他师傅送他一包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

恒景回乡之后登上高山与瘟神搏斗,经过几百个回合终于消灭瘟神,瘟疫也就此散去,此后人们就为纪念这件事就有了重阳节,其中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乃是恒景返乡时杀瘟神的时间。经过时间的推移,重阳节当天也有了登高避疫、佩戴茱萸叶和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与赏菊和饮菊花酒有关

很久以前有一农夫叫做阿牛,在他七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而母亲也因此伤心欲绝患了眼疾,阿牛用过无数办法都没能治好母亲的眼睛,直到一天晚上,阿牛做梦梦到一姑娘跟他说只要在九月初九那天到天花荡,于荡中寻一株白色菊花就能治好他母亲的眼疾。

阿牛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死马当活马医,在九月初九那天去到天花荡寻菊花,没想到真的有一株白菊,阿牛挖了白菊回家煎成汤药给母亲服下,不久后就重见光明,至此后阿牛开始种植白菊,民间也把九月初九这一天称为菊花节,也有了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重阳节习俗: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6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