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节日,各超市商场已经放起了相关的歌曲,货架上摆满了金灿灿的月饼,过节的氛围越来越浓,老百姓们穿梭其中,洋溢着快乐的气息。不过大家对于这个传统佳节究竟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秋节的起源别称地位意义,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秋节的起源别称地位意义1:
关于它的由来,说法不一,至今还未曾有确切的定论。不过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记载道:“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还有种说法为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例如《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拜月了。到了唐代初期,这个节日才被固定下来,后来才有了各种习俗流传至今。
首先是庆祝团圆,无论古今,人们只要能够回到家中,就能不远千里赶回来,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对于发扬敬老尊老的传统有很大的帮助。其实是时间方面,由于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活的需要,大家便将秋季的节俗都集中到中秋,使之成为四季庆赏的大节之一。拜月、赏月、团聚是传统中秋节俗的核心,从当代社会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众生活需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从它的名称来理解其意思,虽然人们印象中是属于节庆,不过严格来讲是根据季节命名的。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而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所以在深秋时节,游子登高远眺思念家乡,而在家的人们欢聚一堂共赏明月,其乐融融,形成了独特的过节氛围。
中秋的别称有哪些
中秋节别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
仲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寓意也有团圆的意思。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