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佳节是有很多的传统习俗,不仅应该出去游玩,还可以踏春折柳,甚至还有放风筝荡秋千,这些传统的民间活动,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清明节虽然是一个扫墓比较哀痛比较沉重的节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清明节的起源和由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起源和由来1:
清明节在很久以前,其实就是一个农耕的节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由于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移置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清明节禁火与吃冷食的习惯。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
清明佳节的青团长得清清亮亮的,非常漂亮,而且还有青草的香味。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因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麦浆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包上细腻的豆沙馅儿,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好坯入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
清明节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节日,他从以前开始就是一种祭祀的节日,在很久以前,我们祭祀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收成,我们是希望得到上天的保佑,也希望和大自然可以更加的亲近。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上古干支历法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重要因素。清明节有久远历史源头,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节俗丰富: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节气是上古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清明时节,吐故纳新、生气始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清明节在公历04-06日,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敬天法祖传统文化习俗自古以来代代相传,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