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上下五千年 >

秦始皇做了哪几件大事

| 金红

在秦始皇传奇的一生中,他完成了许多开创性的改革,并下令修建了一些著名的建筑,包括长城和灵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始皇做了哪几件大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秦始皇做了哪几件大事

秦始皇一生干了哪些事

1.统一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前后10年的时间,先后灭掉魏、赵、韩、楚、燕、齐,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

2.开创帝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行帝制,并继续执行商鞅变法,加强君主集权。同时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代替了以前的世袭制,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关系继承,让人才得以施展。

3.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车同轨

以前封建势力割据时,各个诸侯之间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的钱币,这导致不同的国家直接交流起来很不方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所有的文字货币和量尺等都延续秦朝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化,这样加强了各个地区的联系,同时也达到了民族融合的作用。

同时统一马车的车轱辘的距离,之前各路诸侯的马车大小,轮胎、道路宽度都不一样,这个操作使得交通更加方便。

4.修建长城

为抵御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秦始皇下令开始修建长城,这道城墙确实也在后续起到了抵御匈奴的作用。

5.修建秦始皇陵墓和秦兵马俑

秦始皇登基后不久便下令开始修建陵墓,这个浩大的工程历时39年,从公元前246年到公元前208年。陵墓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陵墓陪葬了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奢华程度难以想象。

在秦始皇陵墓周边我们发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6.修建郑国渠和灵渠

郑国渠是郑国修建的,故名郑国渠,这条渠休城后,关中千里成为沃野从此有了“得关中者得天下”的美誉。这条渠也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灵渠是后来修建的,灵渠的打通,连接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的水路,为秦朝统一岭南建立了基础。同时也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

皇帝一词的由来

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嬴政给丞相和御史布置了一个任务:寡人以渺渺之身,依赖宗庙保佑,并六国,定天下,但是如果我还叫秦王而不更改称号的话,不足以显示我的成功,也无法让后世知道我的功业,你们商议一下我以后的称号该怎么叫。

丞相、御史还有廷尉李斯等回答说:古代五帝所辖之地方圆不过千里,夏商周三代的天子虽有名分,但诸侯有的来朝见有的却不来,天子根本管不了。目前大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一统,这样的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五帝也比不上大王,臣等商议,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所以,臣等建议大王称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

秦王政听完后,说:把泰皇中的“泰”字去掉,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号,合起来就叫“皇帝”,其他的“制”、“诏”、“朕”等叫法听你们的。

就这样,皇帝一词及其一整套制度建立了,并一直沿用了千年。

秦王政给自己定了称号后,马上追尊老爹秦庄襄王为太上皇,但是,皇帝政突然想起来自己死后被人议论,不太妥当。

他就说:朕听说,太古时期的大小领导有称号的,死后就不上谥号。中古时期的大小领导有称号,但死后要根据其生前的行为上谥号,一直流传到现在。像这样儿子评论老爹,臣子评论君主的谥号制度,非常没意思,朕不这么干,从现在开始,去掉谥号制度,朕为始皇帝,后世根据世代情况计数,我的下一代皇帝叫二世,再下一代叫三世,以此类推,直到万世,传至无穷。所以,嬴政就叫秦始皇,但是秦始皇可不是谥号,是嬴政从这个时候给自己取的称号。

焚书坑儒事件始末

介绍下《史记》中焚书和坑儒的历史记载。

1.焚书

秦始皇九年(秦王政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摆酒宴,有七十个博士(不是现在的博士)为秦始皇敬酒,仆射周青臣歌颂了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很高兴。

这时,有个叫淳于越的博士说:古代商周封子弟功臣,辅佐王室,得以长存,现在陛下的子弟都是普通人,如果突然出现田常、晋国六卿那样的乱臣,谁来拯救呢?应该效仿古法。现在周青臣当面阿谀,加重陛下的过错,不是忠臣。

秦始皇就让大臣们讨论,丞相李斯说:

五帝时期和夏商周三代的法制不重复、不沿袭,按照各自的方法治理天下,不是后者与前者相违背,而是因为时代不同了。

现在陛下开创伟业,创万世之功,这不是愚蠢的儒生能够知道的。淳于越说的是夏商周之事,怎么能够效法呢?从前(指秦统一之前),各诸侯优待周游列国的儒生,但是现在天下安定,法令统一,百姓安居乐业,士人应该学习法令回避禁令。

而儒生们不学习现在的法令制度,却学习古代的制度,并以此来指责现在的法令制度,这是在迷惑百姓。臣李斯冒死直言:古代天下离乱,没有统一号令,所以诸侯并立,这些儒生只知道用古法来说今法,用优美的虚言来掩盖和扰乱实情,他们只是在卖弄、宣扬自己偏爱的学说,以此来指责陛下创建的制度。

这些儒生,在法令下达后,用各自所学的知识来议论,入朝时心里指责,在外时又议论纷纷,这其实是夸赞主子博取名声,发表异议来抬高自己(博眼球),带领大家造谣生事。这样的事情不禁止,会降低陛下威望,还会造成结党营私的情况。

所以,我请求将《秦记》以外的史书都烧掉,除身居博士官职的人外,天下有人私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上缴到郡守和县尉那里,全部烧掉。有敢议论诗、书的,直接斩首示众。通过古代法令指责当今制度的人全部灭族。

官吏知情不报的,一律同罪。收到命令三十天后还不烧掉书籍的人,全部脸上刻字,罚为城旦。

医药、占卜、种植方面的书籍不要销毁。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可以向官吏提出需求。

秦始皇说:好,就这么办。

2.坑儒

秦始皇十年(秦王政三十五年),秦始皇下令建造阿房宫。这一年,燕人卢生对秦始皇说:臣等去寻找仙药和仙人总是找不到,仙方上说人主经常微服出巡可以躲避恶鬼,然后真人就出现了。人主住的地方被人臣知道了,神仙就不会来。希望陛下的宫殿不要让其他人知道,然后长生不老仙药就快得到了。

秦始皇下令咸阳附近二百里以内的二百七十座宫殿都用复道和甬道连接起来,用帷帐、钟鼓、美人充实在其中,各按自己的位置居住,不得擅自移动。皇帝所到之处,有人说出地点就会被处死。

有一次,秦始皇在山上看见了丞相李斯的随行车马太多了,觉得不好。有宦官告诉了丞相,丞相减少了车马数量,秦始皇看到后生气地说:肯定是宦官泄露了我的话。下令追查,却没有人承认,秦始皇下令处死当天在场的所有人,从此之后,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

卢生和侯生议论了秦始皇的很多不好之处,然后觉得不敢久呆,就逃跑了。秦始皇知道后非常生气说:我之前收天下没有用的书籍都烧了,招揽的文学方术之人很多,想让天下太平,之前韩众等人逃走,还有徐市等人耗费巨资求仙药却始终没能成功,每天都有小人为了私利来奏报,我厚待卢生等人,他们却诽谤我,现在就去给我查那些在咸阳的儒生们,看他们是不是在妖言惑众。

当这些儒生们被审问时,互相指责检举,秦始皇亲自挑选出触犯禁令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

秦始皇气没有消,发配更多的人去戍边。长子扶苏劝谏,就把扶苏派到蒙恬的军中当监军。

秦始皇之死

1.身死沙丘

秦始皇十二年(秦王政三十七年),秦始皇再次出巡,左丞相李斯随从出巡,少子胡亥跟随。在巡游途中,秦始皇病了,但他不愿意提死字,大臣们也不敢提。但秦始皇病情日益加重,就写了一封写给长子扶苏的信,信上说:回来护送我的灵柩到咸阳下葬。

书信封好,送到掌管印玺的中车府令赵高这里时,秦始皇就死了。丞相李斯怕天下有变,密不发丧,把秦始皇的尸体放在辒辌车中,像往常一样进献饮食,随行大臣照常奏报政事。

2.赵高用事

秦始皇死了的消息还有公子胡亥、赵高和五六个亲近宦官知道。

先介绍下赵高,赵高是赵国公族的远支。秦始皇听说赵高强力,精通狱法,就任命赵高为中车府令。赵高和公子胡亥的关系非常好。有一次,赵高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治罪,蒙毅公正执法,赵高罪该死,开除宦籍。后来,秦始皇觉得赵高办事还行,就赦免了他。这件事与后来蒙氏被灭有直接关系。

这次随秦始皇出行的,还有蒙毅,但是,秦始皇刚病时,派蒙毅去向山川祈祷,秦始皇死时,蒙毅还没有返回。

前面已提,赵高手里握有秦始皇给公子扶苏的书信。赵高一是怨恨蒙氏,二是和公子胡亥关系好,就找到公子胡亥说:我们只要说通丞相李斯,你就可以成为二世皇帝。胡亥觉得不仁义,就没有答应,赵高不断地鼓动胡亥,胡亥最终答应了。

赵高就去找李斯说:皇帝赐给长子扶苏书信,让他到咸阳会葬立为继承人,书信还没有发出,现在皇帝死了,还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赐给长子扶苏的书信还在我这里,未来天子是谁就在你我口耳之中。你敢不敢干?

李斯不同意,赵高说:你觉得你和蒙恬相比,谁功劳大,谁与扶苏的亲近程度更近?扶苏即位后会不会重用你?

李斯说:我比不上蒙恬。

赵高又说:我还没听说秦国有能经历两位君主的丞相,公子扶苏刚毅而武勇,即位后肯定让蒙恬为相,我奉命教授公子胡亥多年,没有发现胡亥有过失,皇帝二十多个儿子中,胡亥最贤,咱俩立他怎么样?

李斯还是不同意,赵高又经过了一番苦口婆心地劝导,李斯仰天长叹,流着泪同意了。

李斯、赵高假借皇帝之名,写了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以秦始皇的名义给扶苏写信,让他自杀,还让蒙恬把军队交给王翦的孙子王离指挥。


3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