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上下五千年 >

乞巧节的风俗和起源

| 婉玲

在民间,人们把阴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叫做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对于乞巧节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下面跟小编一起看看乞巧节的风俗和起源。

乞巧节的起源

自然崇拜

乞巧节最早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的。在古代,人们认为天上有七个星宿,分别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职业和技能。其中,角宿是织女星,亢宿是牛郎星。人们认为织女星是天上的女神,她负责织造天衣和云彩,她的手艺非常精湛。牛郎星则是天上的牛夫,他负责放牧天牛,他的勤劳和诚实令人敬佩。人们希望能向他们学习技艺和品德,所以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就会向他们祈祷和祭拜,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指点和庇佑。这就是最早的乞巧节。

人文传说

乞巧节后来又被赋予了一个美丽而悲伤的爱情故事,那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但大致内容都是这样的:

牛郎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少年,他和他的老牛相依为命,在地上耕种。织女是天帝的七个女儿之一,她美丽聪明,喜欢织布。有一天,织女偷偷下凡到人间玩耍,她看到了牛郎在田里劳作,便对他产生了好感。牛郎也被织女的美貌和气质所吸引,他们相爱了,并私自结为夫妻。他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后来还生了一对儿女。

可惜好景不长,天帝发现了他们的事情,非常生气,认为他们破坏了天地秩序,便派天兵将他们强行分开,并用银河隔开了他们。牛郎和织女非常伤心,他们每天都望着对方哭泣。后来,天帝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动,便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在鹊桥上相见一次。从此,每到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喜鹊就会飞到银河上搭起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度过难忘的时光。

乞巧节的风俗1:

乞巧:这是乞巧节最主要的活动,也是节日的名字来源。

女子们在这一天晚上,会摆放各种各样的乞巧物品,如针线、花果、瓜果、糕点等,向天上的织女星祈祷,希望能得到她的赐福,让自己心灵手巧、美貌聪慧、婚姻幸福。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穿针比赛,看谁能在月光下最快地穿过七孔针。

乞巧节的风俗2:

祭拜牛郎织女:这是乞巧节最浪漫的活动,也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纪念。

情侣们在这一天晚上,会一起到户外,仰望天空中的牛郎织女星,向他们祈求爱情长久、白头偕老。有些地方还会在地上摆放牛郎织女的塑像或画像,向他们献上鲜花、水果、蜡烛等祭品。

乞巧节的风俗3:

吃乞巧饼:这是乞巧节最美味的活动,也是对乞巧物品的消费。

乞巧饼是一种特制的糕点,通常是圆形或方形,上面印有吉祥的图案或文字,如“乞巧”、“心心相印”、“百年好合”等。 人们在这一天会吃乞巧饼,以示祝福和喜悦。

乞巧节的风俗4: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