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上下五千年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 柏鸿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相关内容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一、纪念屈原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是最常见的说法。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但却遭到了一些贵族的强烈反对。

胳膊扭不过大腿。屈原几度被贬职,后被赶出都城,流放在外。

在流放中写下广为流传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

后来楚国被秦军攻破,眼看国家被侵占,加上怀才不遇,屈原悲痛欲绝,五月初五这天,抱石跳进汨罗江。

楚国百姓,乘舟救屈原,但是没有找到他的躯体,怕鱼虾吃掉屈原身体,于是就准备食物丢进汨罗江,希望鱼虾不伤害屈原的身体。

人们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从这儿逐渐形成。

二、纪念伍子胥

吴国夫差战胜越国后,抓住越王勾践,夫差准备放走勾践,伍子胥站出来反对,但是夫差没有听。

夫差在小人的挑拨下,赐死伍子胥。

伍子胥自刎而亡,临死前要求,将自己的眼睛挖出挂在吴国东门上,要亲眼看见越国灭掉吴国的过程。

夫差听后,大怒,下令将伍子胥投入大江之中。

伍子胥去世九年后,吴国被越国所灭。

伍子胥是苏州古城的建造者,对于苏州人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伍子胥去世的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于是,苏州人便把这天作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三、纪念曹娥

曹娥是东汉时一个十四岁的姑娘,其父溺水于江中,数日不见尸首。曹娥昼夜江边号哭,是日,曹娥跳入江中寻父,五日后,从江里抱着父亲回来。

这件事传至县府,歌颂其孝,为曹娥立碑,曹娥所住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所跳之江改名为曹娥江。

曹娥跳江之日也是正月初五,因此在这天纪念曹娥。

四、纪念秋瑾

秋瑾是现代革命的女诗人。

秋瑾擅长诗词歌赋,喜欢骑马射箭,有再世花木兰之称。

参加革命时,为了不连累家人,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后来在策划起义时失败,拒绝众人让她离开的要求,并遣散众人后,独自一人被清兵所捕,坚决不供出众人动向。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后人敬仰秋瑾的诗,为了哀悼她的事迹,于是在诗人节这天纪念她,而诗人节也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一、端午节之俗何

一.一、端午粽食

端午食粽,是中国人民之一道俗。粽,又曰“角忝”、“筒粽”。其来久矣,花样繁多。自春秋至今,每岁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其花种更为繁。端午吃粽之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不衰,而流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十一.二、龙舟

龙舟是端午节之大动,其先盖越乡族祭水神、龙神之一祀,其原有始初世末。已有二千余年。史记载,龙舟所以存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者。

十一.三、悬艾

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于端午节,人以插艾及菖蒲为要义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以菖蒲、传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为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成花环、佩。,美丽芬芳,妇人争服,用以驱瘴。

端午节之俗何

二、端午节的来历之纪屈原曰

此言最早出梁吴均《续齐谐记》与北宗惊《荆楚岁时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于,死后为蛟龙困,世人哀之,每于是日投五色丝粽于水,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后,百姓闻之即船捞救,直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之尸。时,会值雨,湖上之舟俱集上之亭。为人知,取贤臣屈大夫时,复冒雨出,争划入茫之湖。以寄哀思,人泛舟江上,后乃渐为龙舟竞渡。观之,端午节食粽、龙舟与纪原也,有唐文秀《端午》诗为证:“快分端自谁言,万古传为屈原。堪笑楚江空兮,不得直臣冤洗。”。”

三、端午节之所由之至曰

持此一心之刘德谦在《“端”始源又说》、《中国旧日趣谈》,有三要:(一)威性之岁著《荆楚岁时记》未及五月五日将食粽之日风,而以食粽著至节中。至于竞渡,隋杜台卿所作《玉烛宝典》以之画人夏至者乐,则不必即为出投江之大诗人《屈原。(二)端午风中之也,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与原关。(三)岁物名著《岁华纪而》谓端午节之第一说曰:“日叶正阳,时当夏。”。”亦即端午节方夏中,故端午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是观之,端午节之最早起当系至。

诸说纷出,而以言屈原曰移为博。以其人大,诗艺逸,人亦愿以此一纪日归诸其。

端午节之俗何

端午节食粽意也

一、粽莫于朝食

众人好食粽,且日犹以为饭食粽,人嗜粽之民至弃矣正餐,顿顿皆以粽为饭。消内科医生告:“食从胃至肠消化,不须留六个时。粽,糯米为之,固不易消,一早食粽,停于胃之时则长,激胃酸泌,可致慢性胃病、胃疡者病。

二、粽须热透食

中国营学事徐筠指,不宜凉而食粽,食前以大发火。一曰糯米、粽馅皆是容易的食物俱,火不足,易有食遇毒;二者变凉之粽过油、过?,易致消化不良。尚有一点要,粽剥后如有黏丝,则示粽可放久不鲜矣,宜勿食。

端午节之俗何

端午节服食异

一、食“五黄”。端午节日,在江南者统中,必食五黄——鳣、黄鱼、黄瓜、咸蛋黄、酒(本雄酒,以雄黄有毒,众皆饮常酒代。,因其月又称五黄月”。

二、食五白”。端午节俗犹行以“五白”来搭,即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茭。端午食“五黄”,再配上五白”,可清热味,健脾胃。

三、食面扇。甘肃省民勤县间,端午日皆蒸“面扇”。面扇用;白蒸制,上扇形,有五层。每层撒上碾细者熟胡椒粉,面捏成百花,染上色,甚好看。此食俗盖由端午节扇、卖扇、赠扇之风俗变而来者。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就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纪念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纪念介子推

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记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有人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也与他有关。

24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