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上下五千年 >

竹林七贤典故故事

| 明君

阮咸为古琵琶的一种,这种琴是以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命名的,以人名命名一种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仅此一例。翻阅诸多《竹林七贤图》,凡是画到阮咸,皆以其手抱阮为造型。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林七贤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竹林七贤典故故事

竹林七贤典故故事

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是阮籍的侄子,出身贫寒,但他学识丰富,性格阳光开朗。当时民间有个风俗,每年的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里的衣服和被褥拿到太阳下晾晒,这样的行为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散发潮气,防止霉变,再一个含义就有炫富的意思了,北阮为高档住宅区,晾晒日到处是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衣物,有绫罗绸缎,有繁锦绣织,也会有棉麻布衣,俗话说,穿衣吃饭晾家当,自然也不乏攀比心理。

而阮咸呢,住在马路对过的南阮,这里是贫民区,居民吃饭都是问题,更别提晒宝贝了,阮咸呢,拿出几条大裤衩搭在高高的竹竿上,索性跟着对面的富人区凑然闹。他的另类做法当然非常吸引眼球,可他根本不在乎别人讥笑的目光,还泰然自若的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阮咸没有因为家境不好而感到不堪和自卑,因为他认为,富有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人活于世,流传青史的是人的德行和学识。甘于清贫,不卑不亢,不与世间凡俗同流,阮咸这样的精神境界,古今适用。

阮咸的酒量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呢?聚会的时候用杯子不能尽兴,就用大瓮来盛酒,阮氏家族里的人都喜欢席地而坐,对面豪饮,或许这样的场面太过热闹了吧,许多猪也闻着酒糟味颠颠的跑来了,纷纷把头伸进瓮里面,加入到饮酒的行列,而阮咸也不嫌弃,干脆和猪痛快酣畅的抢着饮酒,阮咸的“与猪共饮”为名士放诞,惊世骇俗的标志性事件,有人觉得阮咸具有魏晋风度,放任旷达,敢于摒弃封建礼教,可有人认为他纵情越礼,颇有腹诽,他的叔父阮籍也认为此举不可取,明人王世懋则称其“无人道矣”,表示鄙弃。

阮咸的姑母家有一个鲜卑族的婢女,阮咸非常喜欢她。这一年他为母亲守丧时,恰巧姑母要迁居到外地。之前说过给他留下这个女子的,可是走的时候,姑母却带走了婢女,可能是考虑到阮咸正在守孝吧。阮咸听说后,赶紧借了一头驴子,穿着孝服,去把那个婢女追了回来。还说:“传宗接代的人不能失去!”这位婢女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就是阮孚的母亲。

西晋开国功臣荀勖也是音律学家,精通乐理,他创制了十二支新律用的笛子,调整乐律,规范雅乐。每当殿堂奏乐,公事聚会,他都会亲自调整五音,监督演奏。众人交口称赞的时候,阮咸反而提出意见,他说荀勖的新律调子太高,不和谐,阮咸认为这是因为古今尺度长短不同造成的,所以荀勖的新律不合雅乐的规范,不能体现盛德的至和之音。荀勖听了心里很不高兴,所以忌惮阮咸,之后找了个借口把阮咸调出朝廷,任始平太守。晋武帝也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顺水推舟,从此再也没有提拔他。本来阮咸的官职就是山涛帮他谋的一个闲职,没啥实权,如此以来,阮咸也不强求,随遇而安,淡薄终老。

勾践典故

卧薪尝胆的苦楚,和勾践做人质期间经历的那些耻辱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记载:“春秋时,吴灭越,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作为一国之君,去给另一个国君尝粪便来诊断病情,勾践得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得承受怎样的屈辱,这,只有他自己知道,满身伤痕,满怀悲愤,暗夜里独自舔舐伤口,所有的经历,都成为勾践日后复仇和奋起的动力。

勾践是个实力派演员,他的表演如火纯情,让夫差彻底放松警惕,甚至产生了负罪感,有一次,夫差在姑苏台上看到勾践衣衫褴褛的干活,觉得他好可怜,反思自己是不是做的太过分了。于是,他决定放虎归山。伍子胥又来劝说:“越王到吴国来受罪,怨恨埋藏在心里,您怎么能知道?他为大王尝粪诊病,实际上是摸透了您的心思讨好您。”夫差说:“我长病你都不来看我,还好意思说这个?”干脆将伍子胥赶了出去。

之后便有了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故事,他采纳大臣逢同进献的“韬光养晦”计策,勾践亲自参与劳动,他的夫人也亲自织布。他们生活简朴,与百姓同甘共苦,每餐只吃一种荤菜,不穿两种以上色彩的衣服。勾践的低调再次骗过了吴王夫差,夫差放松了对越国的戒备,使越国顺利实现了复兴计划。夫差要出兵伐齐,伍子胥再次提醒吴王,说勾践才是心腹大患,终被奸臣伯嚭离间,遭到夫差赐剑自杀,伍子胥死前说:“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这就是东门悬首的典故。

乐器阮

后来出土了一把周代的玉尺,这便是天下的标准尺,荀勖用它来校正自己所制作的钟鼓,金石,丝竹等乐器,发现都短了一黍,这时的荀勖真心佩服阮咸不愧为“妙达八音”和“神解”之誉。于是,荀勖又开始修正乐器,可惜直到去世都没有完成他的事业。

武则天在位时,蜀人蒯朗发掘古墓得到一铜器,器身正圆似琵琶,这件乐器与晋代《竹林七贤图》中阮咸弹的那件乐器十分相似,当朝太常少卿元澹精通音律,他说:“此阮咸所作器也。”就用木头重新制作了一把,其声高雅,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乐家将这个乐器命名为“阮咸”,现简称“阮”,因为阮咸,因为历史机缘,这种特殊的乐器首先从统称琵琶的弹拨乐器大家族中脱离出来,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名字。

唐朝时期,上至宫廷,下到民间,从音乐家到民间艺人,弹奏琵琶是一种时尚,白居易曾在诗中写到:“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

阮咸的发展在唐代也最为成熟,阮的形制也最规范,可惜,在中国并没有当时的典藏,华人若想看到这种盛唐时期的经典乐器,只能前往日本的正仓院了。


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