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上下五千年 >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邱妹

青花瓷是我国瓷器中的一种主流样式,其在唐朝初现端倪,在元朝时技艺逐渐成熟,在明清时期发展达到鼎盛。唐代作为青花瓷的发展初期,制作技艺虽然不够完善,但是还是有着一定可取之处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希望大家喜欢!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朝。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唐代青花瓷有哪些特征吗

1.青料

唐青花瓷色泽浓艳,蓝中透绿,带黑色晶斑点,触摸有凹凸感,为低锰低铁型号的含铜钴料,似乎是从中东地区进口。

2.纹饰

首先分析四件完整器物的图案。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所藏三足炉器口四枚点彩,肩部用蓝彩绘等距四条短弦纹,弦纹之间各有一枚点彩,与器口中的四枚点彩垂直相对。美国波士顿泛美美术馆收藏的一件青花瓷,碗心里绘折枝花草纹,碗内壁、腹部及口沿有斑彩,这种不规则的条斑彩,并不像笔的点画,而似唐三彩那种不规则的条形斑纹。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用点彩方法绘五条鱼形图案,中间满缀点彩梅花形朵花,口沿饰弦纹。南京博物院所藏青花盖子,盖面及钮顶以点彩绘五枚梅形朵花。

其次,现收藏于南京,扬州唐城遗址地层出土的残片纹饰分为两类:一类为我国传统图案,有如意云、花卉蜜蜂、洛阳花等。唐青花残片的另一类纹饰为几何图形,以菱形为多见,中间多夹以散叶纹,具有中东图案风格,与英国皇家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9世纪伊拉克蓝绿彩几何花叶纹陶盘的纹样相类似。南京博物院藏瓷枕残片的纹样也为此类,其框架为菱形纹,细部用散叶和朵花纹点缀。就目前所见的实物及资料看,用点彩组成图案和实笔绘画,是唐青花纹饰方面的两个______主要的特点。

3.胎釉

从残片与梅朵纹盖看,唐青花瓷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米灰色,经化学测试,烧结程度不好。釉质不细,白中泛黄,胎釉之间施一层明显的化妆土----这是唐青花的重要特征。

4.工艺

唐代青花的工艺特征:______,胎质较粗;第二,薄釉重彩;第三,在化妆土上绘画。第四,生烧。第五,对部分唐青花残片的有釉上青花之说。

唐代青花瓷还处于青花瓷的一个开创期,且因现在年代久远,所留下的相关材料甚少,无法对唐青花做出一个明晰的考究。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新的考古发现,唐青花的真正面貌一定会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怎样通过青花料来鉴别瓷器年代

根据目前可见的青料种类,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石子青

石子青,是一种产自江西的国产青料,又名无名子。它的沿用历史,可以说贯穿了整个青花瓷器史。从元代青花瓷的创烧成熟,一直到晚清民国。它的使用从未间断。由于单独用于青花绘画,烧制氛围不稳定时,青花发色偏灰暗,有失美观,所以,它一般与其他青料混合使用。所以,石子青的使用年代跨度非常大,可以说贯穿了整个青花瓷器史: 元、明、清、三代,一直延续到民国都有使用。参照与它混合使用的青花料,来观察瓷器的发色,可以有效的对瓷器进行来年代鉴别。

二、苏麻离青(苏青)

苏青,是一种源自波斯(伊朗旧称)的进口青料。又名苏勃泥青等。苏青的引进,是青花瓷器史上的一个壮举。它的发色靛蓝,艳丽动人。但苏青是一种含铁较高的矿物料。绘画烧制后的青花瓷,多有晕散的铁晶点,俗称(铁锈斑)。明代早期,苏料与国产料并用。很多瓷友认为,元代只有苏青,这是一个比较错误的观念,根据史料文献,在元代早期,苏青还未进口到国内时,使用的青花料就是是国产青料,很多出土的实物同样也证明的了这一点。所以,苏青的使用年代,多见于元代晚期和明代早期(永宣时期),这样一个过渡时期。

三、平等青

平等青,是一种产自江西乐平国产青料。由于苏青作为进口青料,它的价格比较昂贵,再加之永宣时期的巨大消耗使用,苏料的存量,极具减少。尤其是宣德时期,虽然宣德皇帝在位仅十年,但青花瓷器的烧造量,可谓是空前绝后。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时,曾一次下令烧制龙凤纹饰瓷器,四十四万三千多件。试想,这样的竭泽而渔的烧造方式,苏青的使用量,就可想而知。此时国产青料的选用,也就显得势在必行。平等青它的青花发色,清新淡雅,有棉絮状纹理。清晰明澈,典雅脱俗。明成化时期的,青花秋葵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代表。它也是明早期向明代中期过渡的一个标志。故而得知,平等青的使用年代,多见于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

四、回青

回青,是一种从西域引进的青料,也称佛头青。它的发色浓艳幽蓝,单独使用,容易导致纹饰晕散不收,瓷器画面模糊不清,所以它一般与石子青混合使用。青料的混合使用,讲究一定的比例,或多或少,都容易造成青花发色的改变,甚至烧造失败。回青,是明代中期向明晚期的一个过渡标志。它的使用,多见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尤其是嘉靖时期,回青发色浓艳,多有晕散,这是由于回青比例居多的原因导致,而万历时期,回青的掺用比例,相对减少,与石子青的混合使用,青花发色相对柔和淡雅。故此,回青使用年代,多见于明代晚期(嘉靖、隆庆、万历)。

五、浙青

浙青,是一种源自浙江周边的国产钴青料。据史料参考,明代万历时期,就已经有浙青料的使用。它的发色浓翠,艳丽而富有深度。是国产料中的上品青料。浙料的使用,标志着明代向清代的一个过渡。根据现有的实物来看,明末崇祯时期,浙料的使用,就已相对成熟。虽说当时国力已大不如从前,但也有相当好的青花瓷器,甚至可以媲美清三代时期。毕竟,清代的浙料使用,也是历史上的一个沿革。在清三代时期,浙料的使用发挥回到了巅峰,尤其是雍正时期,仿作明代永宣的青花瓷器,几可乱真。所以,浙料的使用,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清代的青花瓷器史,直到民国时期。从而我们得知,浙料的使用年代多见于明代末期、清代、民国这三个阶段。

六、珠明料

珠明料,是一种源自云南的国产钴青料。根据一些文献记载,在明代嘉靖时期,就已经在景德镇进行使用。所以,它也是明代向清代时期过渡的一种青料标志。它的矿物钴含量非常高,我们都知道,青花发色的蓝色,主要就是钴元素的作用。所以珠明料的青花发色非常的鲜明,而且具有层次感。而且,它在清代青花瓷器纹饰绘画中,它的青花发色更是发挥到巅峰。如康熙时期的“翠毛蓝”青花瓷器,极具代表性。它的色泽浓翠,非常像翠鸟身上的羽毛,所以,这也是“翠毛蓝”瓷器名称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翠毛蓝“是浙料发色。我个人更倾向于它是珠明料的发色。故此,珠明料的使用年代,为明晚期至清三代早期,代表时期是清代康熙时期。

七、洋蓝

洋蓝,是清代中期时,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一种化学青料,它的使用历史相对较短。它是清代中晚期,向民国时期过渡的一种青料标志。它与传统的矿物料相比,价格低廉。晚清时期,国力衰退,低价的化学青料市场占有量相对较高。所以,个人认为,洋蓝青花瓷器,也是一种工业革命的时代产物。由于化学青料与矿物青料的产生方式不同,所以洋蓝料,质地纯净,着色力强,发色鲜明,有点像医用的紫药水。由于发色有些浓重,让人感觉有点艳俗,比较容易识别。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洋蓝青花瓷器都是劣等的收藏品。由此而知,洋蓝料的使用年代:为清代中期到民国时期。

青料,是青花瓷最鲜明的外在特征。它与瓷器本身相辅相成,可以说,没有青料就谈不上青花瓷。当然,每种青料,都有自己的沿革史,它们或单独、或混合使用。最终的目的,是将它最美的色彩呈现给世人。在彩瓷出现之前,青花瓷可以说占尽了整个瓷器界的半壁江山,时至今日,它或许没有古彩的五彩斑斓,也没有珐琅彩的富丽堂皇。可它依旧用那份含蓄典雅,向世人展现着不朽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2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