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上下五千年 >

正月十五元宵节风俗

| 婉玲

所谓正月十五,就是人们熟悉的元宵节。正月十五有很多习俗,但有些人对这些习俗了解不多。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正月十五元宵节风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风俗: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元宵和汤圆的一大不同,在于元宵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风俗: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正月十五元宵节风俗:舞狮子

舞狮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重大的节日时候,都有舞狮的习俗。这一习俗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从西域传入后来发展成我国着名的民间艺术之一。这 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说中,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 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 “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

元宵节的来历

也有人认为元宵节是汉文帝时期,为了纪念平吕的胜利,为了纪念诸吕之乱被平定而进行大肆的庆祝,然后民间也形成了在这一天的庆祝传统。元宵节传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立的。传说中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 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 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 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 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 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 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元宵节称为上元节

正月十五又被称为上元节,是三元节的第一节,在这一天,天官会下界赐福,而在这一天进行庆祝也有着为来年祈福的寓意,希望来年的运势能够大好。元宵节,又被叫做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 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 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 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