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任何一个人都追求的,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永远快乐,我们在春节里面的时候,自己的心情也是非常的兴奋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春节这样一个喜庆的氛围当中,能够到给我们一种幸福感,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意义,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意义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相互关系的意义。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
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在田野中手持火把驱赶虫兽,寓意着新年不受虫害侵害,后面有些地方演变成了在田野中舞花灯来达到目的。元宵节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在以前元宵节这天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在正月十五这天还有着点豆面灯的风俗,人们认为在这天点豆面灯能够祛邪避害,避免家人遭受疾病,祈愿新年能够阖家幸福。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去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