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每年三伏天的天气都是最热的,那么这个时候艾灸祛湿的具体部位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祛湿效果好,欢迎阅读!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祛湿效果好
因人而异。
三伏天进行艾灸是没有一个特定的位置的,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进行艾灸前,医师会判断一下,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艾灸,比较常见的艾灸部位如下:
1、有妇科类疾病人群可以艾灸: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等穴位;
2、面黄色斑人群可以艾灸: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神阙、中脘等穴位;
3、骨关节不适可以艾灸:阿是穴、大椎穴、命门、肾俞等穴位;
4、有暑湿症人群可以艾灸: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等穴位。
有一定的去湿气作用。
艾灸的材料是艾叶,进行艾灸的时候可以起到为身体补充阳气、去湿气、驱寒气的功效,三伏天需要去湿气的话,可以艾灸下面这几个穴位:
1、关元穴
关元穴是一个具有诸多养生保健功效的穴位,对其进行艾灸能起到驱寒除湿、调理气血、增强脾胃功能等功效。
定位:肚脐下3寸处,肚脐下四横指宽处就是。
2、命门穴
命门穴是身体的元气住宿的部位,对该部位进行艾灸能增加体内的元气,这样能逼迫体内寒湿之气的排出,从而达到去湿除寒的作用。
定位:背后第二腰椎直下处,也就是正好与肚脐相对的部位。
3、丰隆穴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要穴,对该部位进行艾灸也能起到很好的祛湿化痰功效。
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一般在外膝眼到外踝尖取其中点、中点外开距离胫骨两横指的位置。
没有明显的作用,想要达到好的减肥效果,可以通过管住嘴和迈开腿达到。
艾灸是中医疗法,在中医里面,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不能起到减肥的作用,但是减肥期间可以适当的进行艾灸,若是想要达到好的减肥功效,平时要注意管住嘴和迈开腿。
艾灸常灸穴位:足三里、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肾俞穴、膏育俞穴、风门穴、三阴交、脐疗、风池穴、大椎穴、涌泉穴
三足里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关元穴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气海穴位置: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神阙穴位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肾俞穴位置: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膏育俞穴位置: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风门穴位置: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位置: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脐疗位置: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
风池穴位置: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穴位置: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涌泉穴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1:丰隆穴
丰隆穴是胃经,与脾经有关。丰隆穴能调节脾胃两脏,具有良好的除湿祛痰作用。丰隆,丰也大,隆就是盛。这样,丰隆穴似乎丰满隆盛。其实恰恰相反,这个穴位有减肥消脂的功效。
穴位:小腿外侧中点,肌肉较鼓,这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手法:每日艾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祛湿。
2: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古人称之为“长寿穴”。经常按摩和艾灸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延缓衰老,降低血脂和血液粘度,预防血管硬化和中风。
穴位: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
技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络的主要开关。有句话说“面部合谷”。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以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差者不宜给予强烈刺激,孕妇应禁忌。
取穴:一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着另一手的虎口,拇指屈曲按压,指尖所指。
技术:艾灸距穴位3-5厘米,艾灸至穴位温暖,微红,10次为一个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4: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络的合点,意思是四肢末端的脉气最盛大,就像水流入大海一样。曲池穴具有祛风除湿、调节气血、改善手麻木、胸部麻木、改善周围血液循环的作用。
取穴:屈肘时肘部横纹外端。
技术:每天用艾条灸一次,每次10分钟。
5:隐白穴
脾经的重要穴位。与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络,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在足大趾内侧循环并相交。
取穴:脚趾末节内侧,距脚趾甲角0.1寸。
手法:艾灸5-20分钟。
6:中脘穴
中湾穴是四条经络的聚集穴,具有调节消化系统、补充中气、促进气、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胃寒的人可以在中午用电暖宝热敷这个穴位,有暖胃的作用。这是因为中午阳气最强,全身气血也最强,电暖宝的暖气可以通过中湾穴,很好地将阳气输送到胃。
穴位:位于腹部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
技术: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病的各种症状。
7:解溪穴
解溪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经络(火)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线中心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脚趾长伸肌腱之间。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缓解下肢水肿有很好的效果。
取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横纹中心凹陷处。
手法:艾灸5-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