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云南过春节有什么风俗

| 淑娟

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这些习俗既包括汉族的习俗,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习俗,今天小编整理了云南过春节有什么传统风俗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过春节有什么风俗

云南过春节有什么传统风俗

扫尘

扫尘,即扫房子。在大理,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人们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曲靖,每家每户用长长的竹子做成扫帚,将家中的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所有的“扫尘”工作都要在除夕前完成,以干净整洁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杀年猪

杀年猪是云南人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每年所杀年猪在年初时就需选定,选定之后还要择吉日将它与其它的猪分开圈养,称之为“关年猪”。临近过年就可以选择吉日进行宰杀了。同时要给远亲近邻、朋友伙伴捎信,约定来吃年猪饭的时间。届时,寨子里会轮番上演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盛况。

舂粑粑

舂粑粑与杀年猪、腌腊肉、做血豆腐一样,都是为过年做准备。舂粑粑要约上几家人才能进行,男人们管碓管揉,女人们管灶。过年前后,亲朋好友上门拜年,主人就会拿出粑粑来在火盆上烤,以示欢迎。没有粑粑招待,则会被认为主人家待客不周到。

铺松毛

铺松毛是云南的主要年俗之一,年夜饭准备上桌时,大人和孩子在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青松毛,年夜饭就放在松毛上,全家人围着可口的饭菜在青松上席地而坐,在清新的气息中享受着美味的年夜饭,象征新的一年清洁平安。

吃八大碗

白族人在春节期间,八个人为一桌,一桌八个菜,荤素搭配,荤菜为主菜,一般都有定数,每人有两片肉左右,碟中底菜可随便加。食用完后,用袋子将分到的肉菜,带回家给老人小孩吃,表示把喜气和祝福带回家。

抢头水

抢头水是大理白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佳节。大年三十的晚上,姑娘小伙子个个忙着梳妆打扮,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手上拎着一串鞭炮,肩上挑着一担水桶,来到水井边。到了初一午夜零时,只听鞭炮齐鸣,大家争先恐后的“抢头水”。如果谁抢到“头水”,首先要在井边插上一炷香,接着放一挂鞭炮,表示已有人抢到“头水”了,也预示着这家人勤劳聪明,新的一年日子将会越过越红火。

挑聪明水

初二这天,布依族的姑娘会抢挑第一担“聪明水”,据说第一个把井水挑回家的姑娘,在这一年中会得到幸福。在正月初二,布依族的年轻人们也会对歌、吹木叶、唱“筒筒歌”、踢鸡毛毽、丢花包。

接姑娘

昌宁人初二、初三会把嫁出去的姑娘和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吃饭,从初二一大早开始,一家人就会分头行动,背上粑粑、白糖等去“接姑娘”,未过门的媳妇由未婚夫去接。把姑娘接回来后,先来一碗米花糖水,然后一起烧粑粑、吃果盘,大人聚在一起聊天,小孩子则聚一起放炮仗。

白族本主节

白族本主节,是白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最负盛名的一项春节民俗活动。

在大理,每个白族村落都有自己的“本主节”,白族本主多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人物、忠臣孝子、民族英雄或在某些方面有功于人民的真实人物,人们感其事迹,尊崇英雄,学习英雄,奉为本主。大年初四,上万名当地村民和游客用木车拉着本主塑像沿街游走,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棒棒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丽江纳西族的“棒棒会”,在这天他们要去赶集,购买、更换生产工具。曾经的棒棒会以农具交易为主,现在的棒棒会内容更加丰富,是丽江一年中最大的花市,从茶花、兰花、菊花等花卉,到樱桃、香橼、苹果、梨、桃等果苗,都可以在棒棒会买到,买卖交易热闹非常。

松香木灰撒火把

正月十五晚上,彝族人会用松香木灰撒火把,祈求安康。彝族认为,十六是新的健康承运的开始,因此在十六日也有“献饭”仪式,愿新的一年全家平安顺利,幸福安康。云南少数民俗春节习俗

布依族春节习俗

姑娘抢挑第一担“聪明水”

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除夕晚上,布依族的人们都通宵达旦地守岁。新年初一清晨,姑娘们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新年水”,又称“聪明水”。人们认为,谁先挑到第一担水,就会在这一年中得到幸福。正月初二,年轻人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到村边、山腰、田坝去玩耍,对歌、吹木叶、唱“筒筒歌”、踢鸡毛毽、丢花包等。

景颇族春节习俗

小伙子们的射击比赛

景颇族的青年人在春节普遍开展“坦丁”(射击)活动。“坦丁”是景颇人十分爱好的活动,姑娘们往往是这个活动的人判,她们把靶包高挂在树梢上,小伙子争相用箭射,谁射中,靶包就归谁。姑娘们在靶包里放有各种东西,有的象征吉祥,有的表示爱情,有的取笑捉弄小伙子,但多数装着硬币。

彝族春节习俗

大年初一妇女不劳动

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大年初一妇女被免除所有的家务活动,以示对妇女在过去一年中的辛劳的感激之情。除夕日,每户人家的门前会立起一棵青松,表示除旧迎新、免祸消灾;堂屋的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松针,用于坐在上面吃年饭。除夕夜,成年男子必须通宵达旦地守夜。

傣族春节习俗

象脚鼓比赛

初二、初三,一些傣族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傈僳族春节习俗

赛诗会

傈僳族人们在春节期间最喜欢举行“赛诗会”。会上,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的民族盛装,遥遥相对,在恋歌中眉目传情,而已婚的老歌手们,一边品尝着温醇的水酒,一边向年轻人传授他们爱唱的名诗或名调。

侗族春节习俗

村际芦笙会

侗族喜欢在春节期间举办“芦笙会”。这种活动一般由两个附近友好的村庄协商举行。如果甲村到乙村去举办“芦笙会”。那么,乙村的乐队就先在村头吹奏着芦笙迎接,见面后,乙村先奏起“迎宾曲”,甲村再吹“见面曲”,然后,跟着乙队欢欢喜喜到乙村,饮宴之后,芦笙会就开始了。

白族春节习俗

朝山会

春节期间,白族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朝山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为朝山会。虽是初春,但鸡足山上已是山花烂漫,春意浓浓。朝山者来到鸡足山,在各个寺院给佛像敬香供果,捐献功德。朝拜者最后要到鸡足山顶峰金顶寺,东观日出,西观苍洱、北眺玉龙,南看祥云,极目千里,但见春和景明,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春节前结婚的白族新人,也成双成对来朝山还愿,祈求生活幸福,爱情甜蜜。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云南春节特色美食

彝族的坨坨肉

彝族年是在农历10月来过的,过年时会有“全牛席”,“全羊席”,“全煮席”,而小凉山的彝族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和招待贵客离不开的佳肴,就是坨坨肉了。彝族群众常说:“没有酒说话没精神,没有坨坨肉不像招待客人”。

坨坨肉的制作非常的原生态,将肥壮的双月小猪用木棒将其敲死或用手掐死,称为“打牲”,汤褪去毛,去内脏烧黄刮洗干净,砍为拳头大的坨坨肉,放入冷水锅中煮至七至八成熟后捞出置筛簸中,放入精盐、花椒面、八角面、糊辣椒面、干腌菜汤、姜末、蒜泥、葱花拌匀,用手取食。

白族的生皮

白族的过年时间是和汉族一样的,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过年时会有传统的八大碗、三叠水和风花雪月宴。其中白族的生皮历史非常之久,在南诏时期白蛮就有这种吃法,《云南志·卷八》云:“猪、羊、猫、犬、骤、驴、豹、兔、鹅、鸭,诸山及人家悉有之,蛮不待熟,皆半生而食之”。吃生皮是白族的传统名菜,每逢杀猪、杀羊请客酬宾逢年过节,此菜必不可少。

白族吃生皮也极为讲究,只能是是猪前、后腿与躯干交接处,好几百公斤的一头猪,能用作生皮的部位只有几公斤而已。可谓精华中的精华。用栗炭火将其皮烧黄,刮洗干净,将肉(肥、瘦)细切为丝或片,或剁茸,加精盐、味精、胡椒粉、花椒面、生姜末、烟辣椒面、细葱、蒜茸、芫荽等拌匀,腌制15分钟就可食用,此菜鲜香滋嫩,酸辣爽口,风味独特。

哈尼族的鸡血旺

哈尼族有两个年,分别是六月年和十月年,其中农历的十月年最为隆重,会做街心宴,俗称“长街宴”,其中最有名的传统原生态菜肴有两种,分别是白旺和鸡血旺。白旺小编的以前的文章介绍过,这里介绍另一种鸡血旺。

此菜是哈尼族传统的生冷菜肴。生的是凝固的鲜鸡血;冷的是煮熟凉透的鸡肫、鸡心、鸡肝、鸡肠。将煮熟凉透后的鸡肫、鸡肝、鸡心、鸡肠改刀盛凹盘内,撒上小米辣末、香萝末、碎芫荽、葱花、蒜蓉,把凝固的鸡血旺覆上,食用时浇上用咸酱油、醋、哈尼豆鼓、鲜花椒水兑成的汁水,拌匀即食。非常的美味,鸡血比白旺的猪血更细腻,吃起来更爽口。

傈僳族的漆油鸡

傈僳族的“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新年。“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在傈僳族的风味宴席中,是不可缺少一种漆油鸡的大菜的。

傈僳族制作漆油鸡的材料,除了鸡就是漆油,据说是不加入任何其他佐料的,鸡肉入锅不用翻炒,等水分快干的时候再翻炒一下,这样的鸡肉吃起来更加的有韧劲。原汁原味,非常的美味。虽然很美味,如果对漆油过敏的人,小编还是建议不要去吃。

傣族的牛撇撒

傣族的过年时间是在农历清明节前后,著名的泼水节,就是傣族的新年。在新年里,傣族最有名的过年宴席就是“乐舞迎宾宴”,小伙子敲着象鼓,姑娘们跳着孔雀舞,席间歌舞不断。其中最原生态的佳肴就是牛撇撒,也是招待贵客的传统佳肴。

小编曾经见过一种比较精细的做法,是将黄牛肠胃里的汁液,用细纱布过滤,加清水煮透后滤入碗内,待凉后放入精盐、小米辣(或一个涮涮辣)、刺芫荽、香萝,蒜茸、野花椒面、咸酱油等作料调匀,兑成蘸汁;接着将米线垫入盘底,整齐地摆上切好的肚片、牛脊肉片、肝片,蘸食。也可将蘸汁注入盘中,拌匀食用。此菜脆嫩清香、鲜辣微苦、回味悠长,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的功效。

壮族的血肠

壮族的过年时间,比汉族早一个月,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在杀完猪以后,就要做壮族传统的血肠,也是壮族人过年必备的佳肴。

将猪小肠洗净,用麻线捆牢一端,从另一端填入用鲜鸡血、猪鲜肉末、精盐、草果粉、花椒粉、八角粉、干椒面粉、姜末、蒜末、香料末制成的馅心,灌满后用麻线封口,置蒸笼内蒸熟后取出,凉透后切片食用。此菜软糯滋润,香醇微辣,味厚。

佤族的鸡肉烂饭

佤族的过年时间,也是和汉族一样。每逢佤族的传统节日,如新米节,司岗里狂欢节等重大节日,佤族村寨都会烹制美味佳肴,摆到村寨宽敞的场地设宴享用,宴请远方尊贵客人,称之为“佤王宴”。其中最有风味的就是鸡肉烂饭了。

他们将公鸡用竹签杀了,在火上稍微烧烤,切块,放入冷水里煮,煮沸后放入大米、酸笋、姜、辣椒、花椒、木浆子、香草、盐等,能找到的香料他们都喜欢放一点,边煮边搅,大米煮成泥状便成了鸡肉烂饭。它菜饭合一,烹饪方便,所用工具极少,一口土锅或者像佤族人的一段竹子就可以了。

纳西族的琵琶猪膘肉

纳西族与汉族一样过春节,时间为旧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十五。但纳西族过春节有自己的特色。有“八大碗席”,“六碟六碗席”,“六小碗、六大盘、六大碗席”等等。这些席面中,都少不了一碗纳西族传统特色的琵琶猪膘肉,这是很古老的一种腌制猪肉的做法。

《滇海虞衡志·志兽第七》载:“割即腊之为琵琶形,曰琵琶猪。蛮女争负而贸于客,此丽江之俗也”。为了腌制琵琶肉,杀猪前要在猪的胸或腹部开一小口,用竹矛从小口处刺入心脏,这样使杀猪时少流血,利于腌制猪肉。压青石板,使之成琵琶状,腌制半年后可随时取食。食时取琵琶猪膘肉一块,泡热水中刮洗干净,煮或蒸熟后切片食用,也可以与其他蔬菜花果、笋、菌相配搭制肴。

景颇族的鬼鸡

景颇族的春节时间和汉族一样,也和汉族一样需要祭祀,不过景颇族的祭祀却有150多种鬼神,最有名的“分餐绿叶宴”中,就有一道鬼鸡,现在却是款带客人不可缺少的佳肴。

取壮嫩母鸡1只,宰杀、去毛、去食袋及污物洗净,连内脏一起放入冷水锅中煮熟捞出。将凉透后的鸡撕成条,整齐地盛入盘中;将鸡杂(包括煮鸡蛋)切块盛碗中;用咸酱油及小米辣、芫荽、野葱、蒜、沙姜、野花椒等末兑成汁水浇在鸡和鸡杂上;将鸡汤加红米熬成稀饭,一起上桌食用。

云南人的年夜饭都在吃些什么

第1道——千张肉

说到千张肉,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认识。其实这道菜就是大家常说的梅菜扣肉,这样一说,大家应该就知道是什么菜了。

苦菜经过腌制后,味道有些酸。带皮的五花肉,要经过上色,还要经过肉汤回软。所以在放入蒸锅之前,肉中就已经充满了配料的香味。之后只需要简单地将五花肉倒扣在梅菜上面压实,再上笼用大火蒸熟就可以了。

梅菜扣肉吃起来肉质饱满,因为肥中带一点瘦,所以吃起来口感层次也比较丰富。并且梅菜的香味,和各种配料的香味都浸到了肥肉中,所以吃起来软嫩Q弹,却一点也不腻人。

第2道——凉鸡

这道菜在全国各地都非常的常见,是一道能够满足不同人口味的美食。做的过程也不算难,将一整只鸡处理干净之后加入一点去除腥味的调料一块用清水煮,等到煮熟之后放入凉水中过凉。

将鸡斩块,配上料汁一块吃,那味道简直美极了。鸡肉的原始香味得到了保留,还因为处理得当,没有一点的腥味。配上一点带有辣味的酱料,简直就是年夜饭的下饭神器。并且凉凉的,还非常解腻

第3道——红烧肉

这也是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欢的一道美食,云南人很多家的年夜饭都特别喜欢用这道菜。

因为加了老抽和冰糖等食料调色,外表看着非常的红亮。在经过长时间的收汁过程之后,吃着口感软烂,如果喜欢吃瘦肉的话,还能够调整肥瘦比例。吃起来原汁原味,肥而不腻。

不过除了这些美食之外,白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云南人常喝的这款蒸台坤沙酒,这里也分享给大家。


9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