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打小人的具体步骤
奉神:利用简单的香烛供奉天地神明。
禀告:将委托人之姓名、生辰八字等写在百解灵符上。若欲打特定小人,则将特定小人之姓名、生辰八字、照片、衣物等可以代表特定小人身份之物书写或放置于小人纸上。
打小人:利用各种象征物如委托者或施术者之鞋、宗教象征武器甚至是香枝或香烟等殴打、伤害小人纸。小人纸分为小人纸、男人丁、女人丁、五鬼纸等。
祭白虎:若在惊蛰日打小人则须祭白虎。以黄色的纸老虎代表白虎,纸身画有黑色斑纹,口角则画有一对獠牙。祭祀一般是使用小块生猪肉沾上猪血,放入纸制白虎口中(喂纸老虎),当老虎吃饱后便不会再伤害人。而拜神婆亦会以肥腻的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纸老虎口中充满油水,使其不能再张口伤人。有些地方祭完白虎之后会将纸制白虎烧掉或用铜剑将纸制白虎的头切掉。
化解:将一切污蔑、灾害等以撒芝麻、豆子等小物体或烧纸船、百解灵符等以消灾解厄。
祈福:以红色的贵人纸为委托者祈求贵人帮助。
进宝:将元宝、金银纸等焚化供奉鬼神。
打杯:“掷筊”,将两个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向外弯出的木块掷出。两块平坦向上则为阳杯,向下则为阴杯,一下一上为圣杯。出现圣杯表示仪式完成。
惊蛰最开始并不叫惊蛰,而是叫做“启蛰”。顾名思义,“启”自然就是最初的意思,“蛰”是蛰伏的意思,启蛰就是说曾经在冬季时候那些蛰伏的动物们,到了这个时候,都纷纷跑出来了,动物开始活跃,植物自然也不会闲着,这时候就慢慢进入到了春耕的季节,长时间的农闲时间已经过去,农家人们就要开始忙活春耕了,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
启蛰后来之所以改名叫做“惊蛰”,是因为到了汉景帝时代,因为汉景帝名为刘启,所以需要避讳,于是将启蛰改名为惊蛰,也有“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的意思。而后来到了唐朝时期,已经没有必要避讳了,所以又重新开始使用“启蛰”这个名字,但是因为“惊蛰”的时间已经有好几百年,所以这个习惯已经改不过来了,惊蛰就沿用至今。
1、“祭白虎”
民间流传“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的小人兴波作恶,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打小人”
“小人”是人所愤恨的无耻之徒,专爱惹是生非。“打小人”是一种流行于香港、广东民间的巫术仪祀。希望借由此种巫术仪祀来驱逐、报复所谓的“小人”。所以每年惊蛰那天,在粤港地区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3、 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居室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驱赶霉运的习惯,与“打小人”的巫仪有异曲同工之妙。
1、惊蛰吃煎香油饼。香油就是芝麻油,《本草纲目》称芝麻油可解热毒,灭毒虫。用香油煎炸食物,香气四滋,可使灶台上的虫类绝迹。惊蛰这日各地均有煎食糕饼的风俗。
2、惊蛰吃韭菜馅饼。俗话说“春夏养阳”,吃韭菜能升发阳气,而且韭菜汁外用的话还可以驱除各种蛇蝎恶虫之毒,如果有虫子爬入耳内,用韭菜汁灌人就可将虫子赶出,寓意驱除虫害,庄稼好好成长。
3、惊蛰吃炒豆。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有吃炒豆的习俗。人们将黄豆放在盐水中浸泡后再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表示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4、惊蛰吃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农民在惊蛰日吃梨则意为与害虫别离。
1、吃梨
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
2、吃蛋
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
3、吃炒豆
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4、吃芋头
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代表消灭多种虫害。
5、吃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6、炒玉米
在少数民族地区惊蛰日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