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打春牛的寓意和象征

| 淑娟

《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打春牛有什么寓意和象征?今天小编整理了打春牛的寓意和象征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打春牛的寓意和象征

打春牛的寓意和象征

立春打春牛,寓意催耕,寄托了人们希望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朴素情感。

打春牛,又称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不同地区迎春牛均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打春牛是哪个民族习俗

打春牛,主要是中原汉族地区的习俗,同时也是侗族地区的传统。

闹春牛是侗族地区最具嬉戏性、幽默性的娱乐项目之一,集生产劳动各个环节的动作以及村民们在劳动中的娱乐活动为一体。既有做各种农活的模拟动作,如犁田耙田,扯秧、插秧、耨秧、打谷、挑禾把等,又有妇女们身背小孩捞虾、捕鱼、泼水嬉戏、山歌对唱、木叶伴歌等嬉闹场面。所有妇女的扮演者都由男人装饰扮成,动作诙谐、滑稽,令人捧腹。

打春牛的由来

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三皇五帝,都很重视农业,到周朝的时候,务农的事被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一次迎春的仪式。农为百业之本,春为一岁之首,这“迎春”的仪式,当然要隆重了。立春的前一天,各地的官吏们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焚香叩头之外,还要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这土牛被称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打春牛的讲究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除了打春牛还有什么风俗

立春日的重要活动,还有“鞭春”。“鞭春”即鞭春牛,又名打春牛。传说此习俗源于周代,当天子率群臣在东郊迎春时,鞭春牛以示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但所鞭春牛并非真牛,而是土牛。宋人高承的《事物纪原》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鞭春牛

鞭春牛的仪式,是由身着青衣、戴青帽的“春官”送土牛于城外,并执鞭击土牛。鞭春牛之后,众人一拥而上,哄抢碎牛的散土。此举名为“抢春”“争春”,人们认为,“土牛之肉宜蚕,兼辟瘟疫”。

唐宋以降,此风更盛。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鞭春,如方州仪。”即立春前一日先在皇宫鞭春,次日各州、府、县行鞭春仪。另外,为满足民众喜欢春牛的愿望,弥补市民未抢到土牛的遗憾,一些能工巧匠专门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小春牛,在州、府、县衙出卖,人们争相购买。

后世的春牛,又换成纸牛。春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牛四蹄象征四季;鞭牛的柳条象征春天;柳条鞭长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节气。春牛里面还装满了五谷,鞭春之后,纸牛被打烂,里面的五谷流出来,象征这一年五谷丰登。

8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