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万圣夜和万圣节的区别

| 枝寅

万圣节和万圣夜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有所不同,同时两者又是有联系的,人们熟知的大多是万圣节,对于万圣夜了解或许不多,那么万圣夜和万圣节的区别呢?不同之处都有哪些?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吧!

万圣夜和万圣节的区别

中文的“万圣节”实际上是指万圣节前夜,与真正意义上的万圣节不是同一个节日。

万圣节介绍

世界上大部分教派都有的宗教性节日。在西方宗教派(罗马天主教、新教等)的传统中,万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在东方宗教派(东正教、东方正统教会、东仪天主教、东方亚述教会等)的传统中,诸圣节(万圣节)则是圣灵降临节(Pentecost)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因而标志着复活节季度的结束。

万圣节前夜,又名万圣夜。其英语名称中的“Hallow”源于中古英语的“halwe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诸圣节仍然被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圣人(All Hallows)的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Mass)。

万圣节前夜是西方宗教派的传统节日。但与万圣节不同的是,大部分的教徒认为万圣夜没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只把这节日当作是普通的“节庆”看待。随着万圣夜逐渐演变成带有商业性的节日并借着商业而日渐普及,在东方宗教派为主的国家甚至非宗教世界,万圣节的庆祝活动也逐渐流行起来。

万圣节传统习俗

南瓜灯

南瓜灯也叫做杰克灯,这个习俗起源于爱尔兰,以前的南瓜是由灯萝卜和土豆制成,现在南瓜灯是由南瓜制成,其做法是将南瓜掏空,然后刻上大大的嘴巴和眼睛,最后在南瓜里面点上一根蜡烛,这样南瓜灯就做好了。

不给糖果就捣蛋

不给糖果就捣蛋是万圣节特有的习俗,主要是在孩子之中进行,万圣节期间,小孩们就会把自己装扮成各种样子,然后提着一个南瓜灯出门玩,当集结好小伙伴后,就成群结队的去附近领居家讨要糖果,如果主人不给,那么孩子们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捣蛋,让你啼笑皆非,直到你愿意给小朋友们塞满各色糖果时,他们才会心满意足的走开。

装扮鬼怪

万圣节其实是西方的鬼节,是群鬼出没的日子,人们就想着扮成鬼的样子好把鬼给吓走,所以这天很多人会奇装异服,装扮成各种各样的鬼怪在街上游荡,所以胆小的人出门千万要注意了,一定要做好心里防备,不然你没被鬼吓死,就被扮成鬼的人吓死了。

咬苹果

这是万圣节最流行的一种游戏,就是把苹果放在装满水的盆子里,让孩子们不动手不动脚只动嘴巴去咬,若是咬中苹果,那么这个苹果就是你的了。

万圣节扮鬼的说法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从万圣夜后午夜开始,前夜的主题是鬼怪、吓人,以及与死亡、魔法、魔怪有关的事物。

直至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会把那年死去人的统统召来,这些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惊的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鬼。

万圣夜到处有女巫和鬼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如今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

传说当年,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呈现出丰盛的款待。

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同时也为鬼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村民们就自己扮成鬼精灵,游走村外,引导鬼离开,避邪免灾。所以万圣节扮鬼流传至今。

万圣夜和万圣节的区别

1、时间不同:万圣夜是每年的10月31日,是万圣节的前夜;而万圣节是每年的11月1日。

2、象征意义不同:万圣夜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宗教节日,只是万圣节的一些习俗活动会在这个时候开始,所以大部分的宗教徒认为其没有重要的宗教意义;

而万圣节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宗教节日,每到这一天,所有的信徒都要缅怀已逝升入天国的圣人。

万圣节的习俗

一、化妆舞会:

万圣节晚上西方多地会举行化妆舞会,市民们不限年龄、国籍、性别都可以穿着盛装参加,而大多数人会选择“古怪”的扮相,比如扮成吸血鬼、科学怪人、巫婆等等,也有家长帮孩子打扮成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

二、不给糖就捣蛋:

这是万圣节重要的习俗,主要是在孩子们之间进行,节日期间小孩子们会装扮好自己,提着南瓜灯去要糖;

三、咬苹果:

万圣节最流行的游戏。人们会把苹果漂浮在水盆里,然后在不用手的条件下尽量用嘴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赢了~

纽约市也特别在万圣节前夕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僵尸(zombie)、女巫、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市民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即使你是胆小鬼,也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

6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