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习俗吃汤圆
在江南地区,立冬有吃汤圆的习俗。因为汤圆的名称与“团圆”谐音,比较适合作为节日的食品,象征着团圆和温情。
另外,汤圆是南方很多地区冬至的节气食品。冬至吃汤圆,在某种程度上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当地人把冬至吃汤圆称为“添岁”,也就是说,冬至吃汤圆就代表着全部人口一个一个增加一岁,寓意着岁月的流逝与时间的沉淀。
不过,这只是一种民间说法,也是一种约定俗成。实际上,立冬吃汤圆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历史。在宋代,立冬这一天,皇帝会举行立冬典礼仪式,而百姓家也会庆祝一下,就像过年一样祭祖、祭神。其中,汤圆是必备的食品,因为它是纪念三国时名医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习俗。张仲景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把羊肉和姜、药等食材剁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穷人吃。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做了食品,也叫“汤圆”。
立冬后还能吃汤圆。汤圆是把糯米粉搓成粉以后,做成了圆形的食物,并没有规定一定要在冬至的时候食用。在江南地区,立冬的时候会吃饺子,而在云南地区,在冬至则会吃汤圆,这些食物和汤圆没有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