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清明节传统习俗民俗

| 明君

把时间放在酒场,成就了酒鬼。时间是公平的,心在哪,时间在哪,行动在哪,收获就在哪!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传统习俗民俗,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清明节传统习俗民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民俗

【放风筝】

在我国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项游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巫术行为,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灾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晦气、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所以,别人放走的风筝,是不能捡拾的,否则就会沾上晦气。这种习俗,在我国民间又叫“放断鹞”。 风筝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说,世界上第一个风筝是春秋时代的著名工匠鲁班用木头制作的,当时还有竹做的风筝。汉代出现纸制风筝,叫“纸鸢”。唐以后,风筝作为一种儿童玩具日渐风行。清代诗人高鼎曾这样描绘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人们在纸鸢上加了一个竹笛,纸鸢飞上天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音,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将纸鸢改称“风筝”。当代中国最有名的风筝盛会是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自1984年开始,每年清明节举办,潍坊也因此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

【荡秋千】

荡秋千,最初主要是一种女子的游戏,起源很早,南北朝时就已流行,唐代以来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所以,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千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词曾描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后来荡秋千不限于女子,成为男女皆宜的游戏。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斗鸡】

斗鸡,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代以来发展更猛。唐玄宗很喜欢这项娱乐,甚至在宫中设立“鸡坊”,精挑长安城中千余只雄鸡,交由五百名精选儿童加以训练。这些儿童以7岁的贾昌为首,由于他擅长训练斗鸡,很受唐玄宗的宠爱,经常赏给他及其家庭金帛等贵重物品,当时民谣曾辛辣地讽刺道:“生儿不用识文事,斗鸡走马胜读书。”

清明节习俗的简述

(一)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是人们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扫墓,唐朝开始盛行,相传至今。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现在和过去情况不同,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清明节人们有一种插柳戴柳的习俗。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时清明节还有荡秋千的习俗。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二)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社会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节气是上古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这一时节吐故纳新、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是春天的节日,是亲近自然、品味春天、激发生命活力的时节。清明是传承民族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亲近自然、珍重生命的重要时间。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祭祖除扫墓的“山头祭”外,后世还有祠堂祭,称为“庙祭”,庙祭跟古代春礿之祭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虽然在时间上相距遥远,血脉确实相通。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在祭祖仪式结束后,族长主持共商族内大事,申诫族法家规,最后会聚饮食。以同食共饮的形式分享祖宗福分,团聚宗族,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所谓“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中心。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礼俗主题。因此,它既是一个饮水思源、缅怀祖先的肃穆节日,也是一段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时光。

清明节民俗民风

折柳赠别

汉族人在清明节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人们往往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友,因为“柳”与“留”谐音,以此来表示挽留亲友的意思。古人送行时折柳相送,也寓意亲人此去他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了新的地方,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安定下来。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农事鼻祖神农氏的。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能活,生命力非常强大,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斗鸡

在古代,清明节盛行斗鸡游戏,这个游戏从清明开始,一直到夏至,不仅民间盛行斗鸡,甚至连皇上都参加斗鸡,比如唐玄宗,就最喜欢斗鸡。

植树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在清明节植树的习惯,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因为在清明前后,春阳高照,春雨降临,种植树苗最容易存活,成长也比较快。


24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