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腊八节的来历是什么

| 枝寅

腊八节植根于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意义,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腊八节的来历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腊八节的来历是什么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同时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为什么说过了腊八节就是年

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民俗学者表示,腊八源自上古时代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习俗,由于其主旨与春节相通,时间又与春节临近,故而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民俗学者指出,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将冬季祭祀神灵、祖先称为“大腊”,而举行冬祀的日子被称为“腊日”。“腊日”的具体时间曾几经变更,到了南北朝时期,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作为“腊日”逐渐被确定下来,如在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记载。

民俗学者同时介绍,除祭祀之外,传统腊八民俗中祛病、祛邪等习俗,也暗合了春节辞旧迎新的主题。例如在《周礼》中,就有关于腊八举行“大傩”仪式的记载。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上述仪式逐渐世俗化,演变为“打夜胡”“跳灶王”等民间习俗,并在一些地区保留至今。

此外,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腊八的传播对于佛教密不可分。根据学者们的说法,汉朝之后,随着佛教传入,人们逐渐将腊八附会为佛祖释迦牟尼的“悟道成佛之日”,甚至连“腊八粥”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为“佛粥”,其中的粳米、红豆、大枣、紫米、核桃仁等食材,则象征十八罗汉。

学者们认为,腊八节在民间的流行,与传统中国人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的价值观不无关系,更折射出老百姓期盼阖家团圆、幸福平安的朴素愿望,与春节的主题不谋而合。

民俗学者表示,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节日氛围相对淡化,但由于与春节临近,腊八过后,大多数家庭都开始准备过年。在民间,还有“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说法,等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过,就完全进入了“春节时间”。

腊八节有什么忌讳

禁忌一:腊八节不回娘家

按照过去的老说法,一年之中总有几天时间,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说是忌讳,是有讲究的。

进入腊月以来,第一个忌日就是腊八。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另外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会穷自己的家。有的说法甚至认为,在腊月里,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过。

禁忌二:腊月不搬家

从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这听上去是有一定自然科学道理的。

但是随着家居技术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经实施了全屋供暖,不用像过去那样刻意请些朋友来新屋坐坐,旺旺人气。之所以有“腊月不能搬家”的说法无非是顾忌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对身体不利,而现在对于拥有家居暖气的人们来说,这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禁忌三:吃腊八粥不过午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一天起“年味”日渐浓郁起来。

在我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已流传千年之久,但对于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腊八粥不过午。每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还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

腊八的传说

1、赤豆打鬼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2、朱元璋受难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的祝福语

腊八节祝愿你的生活:百事可乐,万事七喜,心情雪碧,工作红牛,爱情鲜橙多,天天娃哈哈,日日喜之郎,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永远都醒目,岁岁美年达!

腊八到,鸿运旺,烦恼的事儿往边靠,祝君出门遇贵人,在家听喜报!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腊八快乐,大吉大利!

明日腊八,装满一车幸福让平安开道,抛弃一切烦恼让快乐与你拥抱,存储所有温暖将寒冷赶跑,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

腊八到了,送你一盒腊八糖:一层幸福,一层开心,一层浪漫,一层甜蜜,一层吉祥,一层健康,一层幸运,一层财运,祝你腊八节快乐。

腊八节起源由来

1、源于腊祭

一说腊八节源于古代的腊祭。汉字为象形文字,腊字的由来正是源于“腊祭”,“腊祭”指的是古人用猎取的来祭祀天地神灵以祈求平安吉祥这一行为;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起初在腊月哪一天并不固定,但自南北朝开始,流行腊祭神有八种,于是便慢慢演变成了腊月初八这个固定祭日。

2、源于佛祖

据说腊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着生老病死的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每日仅吃一麻一米,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3、源于始皇帝

有传说腊八节源于始皇帝,始皇帝召天下民夫修建长城,长年不能回家,吃粮却靠家里人送。但是很多民夫家隔万水千山,粮食送不到,不少民夫皆是饿死工地。话说有一年十二月初八,无粮可食的民夫们就把积了几把的五谷杂粮一锅熬成了稀粥分而食之,虽然最终还是饿死长城下,后人为了悼念这些长眠于长城脚下的民夫,人们每年喝腊八粥,以作纪念。

14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