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立冬节气的含义有什么

| 枝寅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自然界万物休眠的季节。随着冬天的到来,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缩短,夜晚变得更长,气温也逐渐降低。那么,立冬节气的含义有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立冬节气的含义有什么

立冬时节,太阳到达黄经225°,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变小。从气候上说,意味着风雨、湿度、气温等,自秋季向冬季转变的节点之上。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冬”是终了和万物收藏的意思。这个时候,大部分地区秋季的农作物都已收割完毕,需要进入储藏阶段。天气逐渐寒冷,动物们也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寻找冬眠的地方,好安稳地度过一个冬天。

立冬节气的特点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逐渐干燥,土壤含水较少,高原雪山上的雪也已不再融化。

立冬时节,中国所处的北半球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表储存热量还有一定能量,这时虽不至于太冷,但气温会逐渐下降。为此,气温下降变化明显,是立冬节气的最大特点。这个时候,中国的南北两地,因南北纬度、太阳光照和海洋气候影响的不同,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明显加快,主要气候特点有热带气流袭扰、入冬深秋易有霜雾、气候下降变化明显、华南秋夏两季和华北初雪降水多样等。

立冬南北方气候差异

在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正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在南方初冬时节一般不会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在冬至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

立冬后北方大部地区将出现雨雪降温天气。华北部分地区的初雪常在此时降临。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景象了,尤其是东北黑龙江地区,已经异常寒冷,这里早在立冬到来之前就已经呈现冬天景象。冷空气不断发力,也让北方地区陆续迎来供暖季。

立冬节气气候特点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热带气旋 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入冬深秋 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 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12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