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处暑的来历和习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处暑的来历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3、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不是
处暑是暑天过去的意思,一般是在出伏之后,20_年处暑是在末伏里面。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意即“出暑”,高温将逐渐退场。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南退,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下降马上就凉爽了,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
处暑节气后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