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白露节气有哪些习俗

| 梓炫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于公历9月07-09日交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露节气有哪些习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白露节气有哪些习俗

白露节气有哪些习俗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白露时节,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此时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采十白

在浙江温州、苍南、平阳等地区,民间有“采十白”的习俗。人们抓住白露节气这一天,去田野间采集十种带“白”字的中草药,如白茅甘、白木槿和白毛苦等,以期与“白露”的形名相应,然后拿来烹制草药煨乌骨白毛鸡或者鸭子等,以达到滋补身体、祛除风气的效用。

祭禹王

白露时节还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

白露以后,鱼肥蟹膘,为了能在捕捞时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湖面,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

酿白露酒

苏浙地区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饮白露茶

我国一些地区还有饮白露茶的习俗。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白露之后,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

二候玄鸟归:玄鸟特指燕子,燕子也要飞到南方去过冬了。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

白露代表什么

气温降低、天气转凉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早晚温差最大的季节,白天能达到二十八、九度、晚上只有十几度。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白天形成的湿热之气到晚上遇冷形成露珠结于草木,好像挂上了白色的珠子。

进入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由此可见,“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

白露介绍

白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盆地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盆地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

与此相应,盆地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12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