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就拿春节过年习俗来说,各个地区都有着当地色彩的深厚风俗文化,那么南方过年风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南方春节文化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南方春节文化风俗
1、贴对联
说到过年一定要说一下对联,那可是每家每户都要贴的,为的就是给新年求个好兆头,一般贴在正门。
2、挂灯笼
在南方,特别是在南方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挂起大红灯笼,象征着新年红红火火。
3、祭祖
在南方,很多地区过年都要先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也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红红火火。
4、湖南地区
部分地区会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于鸡叫时起床,换上新衣,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开财门”。
5、云南地区
在白族,除夕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节日期间,白族人民有耍灯龙、舞狮子、跳舞蹈。
6、浙江地区
在温州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之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也有吃汤圆,或者煮一碗粉丝,上面放一个煮熟的蛋。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义。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
吃年糕
南方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我国人过春节,或称过农历新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主要是吃年糕,尤其是江浙一带的老百姓。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如果是炒年糕,上海人在调味品中,喜欢放一点糖。感到更好吃!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春节吃火锅
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春节不少人喜欢吃火锅,一来无论荤素,各种美味都可以在火锅中吃到;二来春节吃火锅寓意红红火火,讨了个好彩头。很多火锅餐厅特意在春节期间推出春节套餐,全家人围在一起吃个特色火锅,暖意融融,气氛也不错。
吃鱼
春节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摆鱼也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讲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还有鱼端上桌时的摆放,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吃汤圆
元宵在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在中国南方,新春习俗的时间可以持续15天,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如游神、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打牌赏花等。在春节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挂对联等,以迎接新春的到来。
然而,对于南方不同地区而言,春节习俗的时间不尽相同。例如,福州地区的春节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或初六结束,而温州地区的春节则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或二月二日。此外,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春节习俗,如广东的年夜饭通常由12道菜组成,寓意一年12个月月月兴旺;而福建闽南人则有“年兜”的习俗,即在除夕夜时将祖先迎回家中,一起守岁。
总的来说,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既有共性也有差异,都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