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芒种的民俗和食俗

| 梓炫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芒种的民俗和食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芒种的民俗和食俗

芒种的民俗

1.煮食黄梅

芒种前后,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梅雨季节,此时正值黄梅成熟之时,因为黄梅酸涩,不便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所以这一地区的许多农家有芒种煮梅食用的习俗。

2.饯花会

江南一些地区在芒种日还有“饯花会”的习俗。当地的人们认为,芒种过后便是夏日,众花凋谢,花神退位,便要摆设多种礼物为花神饯行。也有的人用丝绸悬挂花枝,以示送别。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这日,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干旄旌幢”中“干”

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3.安苗

安苗是皖南一些地区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4.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的食俗

1、青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吃青梅。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新鲜的青梅口感偏酸,不易入口,所以需要经过一些加工之后才可以食用。

2、君踏菜

宁波人芒种节气还有吃君踏菜的传统,君踏菜是芒种节气前后上市的一种时令蔬菜,据说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君踏一样光滑。君踏菜是一种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有好处的蔬菜,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非常适合在芒种节气的时候吃,同时因为它也是一种可以保护肌肤的蔬菜,所以一些女孩子非常喜欢君踏菜。

3、鸡蛋

芒种节气吃蛋,不仅能经受“疰夏”考验,还能带来生活圆满。芒种节气有吃蛋的习俗,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鸡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具有补气血的作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鸡蛋中蛋黄的热量比较高,所以不能吃太多。

4、茶

为迎接芒种节气,我国江西一带还有芒种节气饮茶的习俗,据说在芒种喝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都不会犯困。适当地喝一些茶确实会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要保证一整个夏天都不会犯困就有点困难了。所以芒种的时候喝茶只不过是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芒种是仲夏的开始吗

是的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第三个节气,每年06月05日-06月07日时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节。它与惊蛰、清明、小满一样,都是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

古籍《通纬·孝经援神契》有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说明自古以来,便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有“忙种”的解释。其中“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而“种”字,则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芒种节气属于哪个季节

夏季

芒种是夏天的节气,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过后就会迎来盛夏时节,天气开始变得十分炎热。

我国古代将芒种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1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