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惊蛰是几月几号
2024年3月5日,10:22:31,星期二,正月廿五
说法一:“未蛰先雷,人吃狗食。”
这句话是说如果在惊蛰日之前听到雷声,那么就预兆这一年是凶年,收成不好,人们缺少粮食吃,甚至要被迫和狗争粮。
说法二:“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意思是如果在惊蛰节气前就发生打雷的现象,表示可能会出现雨水连绵的异常天气,而且容易发生灾害,这样不但延迟了春播的最好时机,而且今年的农作物也会因异常的天气而歉收,百姓的生活将比较艰苦。
说法三:“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这是在高山地区所流传的一句农谚,其意思是说在惊蛰节气前就提前打雷下雨了,那对于高山地区的农民来说是好事情。因为山区的农田地势高一些,而这样的地势也是有优势的,那就是利于其储水和排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认为惊蛰前后打雷,这一年注定是一个灾荒年。
(一)起居方面: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随着天气变暖,人也变得容易困倦,惊蛰时节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要注重睡眠质量,睡得好才能精力充沛,身体康健。晚上11点左右入睡,每日睡眠6-8小时最佳。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所以在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心情平静,有利于入睡;稍微活动一下身体,有利于身体的舒展和放松;睡前洗脸、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可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
(二)运动方面:春暖花开,惊蛰是阳气上升的时节,人们要抓紧这个时间激发体内的阳气。可以伸懒腰可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懒腰。春季散步可以消除疲劳,有助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人体疏通气血,生发阳气。中医养生不主张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而是强调运动中注意时间和强度循序渐进,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三)饮食养生:惊蛰期间多吃滋养阴气的食物,具体如梨、银耳、山药和蜂蜜等。春季主生发,还可多吃辛香、有“生发之气”的食物,如芹菜、香菜、葱花、香菇、生姜以及适量的花椒。大蒜有抑菌和杀菌作用,每天吃两三瓣即可。春季当令之色为“青”,因此要多食当季的绿色蔬菜,比如菜薹、小白菜、上海青等,此外还可以吃些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品。这些蔬菜都有滋阴补阳之功效。
(四)情志养生:中医说“春属肝”,也就是春气通肝,当春气渐浓时,人的肝气也渐旺,情绪就容易被搅动,因而应当采取积极的修身养性方法:增加户外活动如春游,早睡早起少熬夜,多听音乐陶冶性情,善于倾诉,保持情绪稳定。
(五)推荐养生保健小窍门:艾灸关元穴和血海穴。惊蛰时节,在血脉刚刚启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养自己的血脉,避免出现心慌心悸。选用关元穴和血海穴互相搭配,起到一个活血化瘀、补血养血、温经通络,引血归经的作用。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一、早睡早起身体好防寒保暖勿防春寒
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
二、忽冷忽热多变化预防感冒最重要
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专家建议,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三、口感舌燥,吃清淡
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专家称,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四、减肥健身好时节运动之前要热身
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贸贸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这是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
一侯桃始华:惊蛰之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侯仓庚鸣:春风和煦,阳光灿烂,仓庚从一条枝桠跳到另一个,唱着“春来到”。何为仓庚?黄鹂也,是最早感知春意的灵物,最为讨喜。
三侯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