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源自于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谷雨时节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多雨,此时的雨水不仅多且下得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谷雨为什么叫谷雨,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农事活动需要制定的,每个节气都有一个特点鲜明的名字,如立春、夏至等均是如此。谷雨节气到来,寒潮基本结束,气温迅速升高。《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由此而来。谷雨前后,降雨量增加,有利于农作物播种生长。
从天文学角度来说,古人确定每年4月19日到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此刻,田中秧苗初插,许多作物也是新近播种,需要雨水滋润,所以民间还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由于气温进一步升高,许多地方鲜花吐蕊,大树生出新枝,焕发勃勃生机的植物告诉人们,已经时至暮春。在南方一些地区,甚至可能会有“炎热”的感觉。
关于谷雨的来历,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传说。据古籍《淮南子》记载,谷雨的由来与仓颉有关。
传说,在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需要一位才能出众的史官,仓颉便走马上任了。他以结绳记事,把各项事务记录的十分清楚,颇受黄帝赏识。
但后来社会进步了,结绳记事渐渐地不再能够完全满足需求,仓颉十分发愁。有一次,他恰好跟着一个猎人外出狩猎,猎人指着地上的各种野兽的踪迹向仓颉讲解,如何据此判断野兽的去向。
受到启发的仓颉依类象形,终于创造出文字。当时天下正遭受灾荒,仓颉造字感动了上天,就下了一场特殊的“雨”,落下数不清的谷米粮食,后人就把这一天叫做“谷雨”。
仓颉去世后,被人们安葬在他的家乡。每逢谷雨,当地会举行拜仓颉的庙会以示纪念,会期长达十天,既然隆重庄严的祭祀仪式,也有扭秧歌、耍灶火等表演,热闹非凡。
谷雨时节,除了有纪念仓颉的习俗外,在一些地方,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认为如果用这个时候的河水洗浴,可以起到消灾避祸的作用。
古时还有“走谷雨”的风俗,此时,青年妇女要走村串亲,或者干脆到郊外闲庭信步走一圈。在民俗专家看来,这个习俗的用意之一,在于希望大家能够多亲近自然,拥有健康的身体。
另外,人们乐于在谷雨时上山采一些新茶,然后泡水饮用。传说这样的茶水有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
谷雨时节,由于气温不断攀升,海水逐渐回暖。许多鱼类开始游到浅海区域,所以,这是下海捕鱼的好机会。为了出海顺利,渔民们会在谷雨时祭海,祈求好运气。
谷雨期间雨水一般比较多,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像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都是常见的,是适宜养生的一个节气,这时候一般建议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其次谷雨时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根据这些气候特点进行调养,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等,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而草菇豆腐羹、生地鸭蛋汤具有滋阴养胃、降压降脂、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效。
晨起喝杯水
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250毫升为宜。
少吃燥热物
春季要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包括荠菜、菠菜、马兰头、香椿头、蒲公英等食物,这些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
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暮春时节,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
多吃减压谷类食物
谷雨前后适宜食用一些能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谷类食物,谷类食物中富含B族维生素,对改善抑郁症有明显效果。适当吃一些含B族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小麦胚粉、标准面粉、荞麦粉、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等,以顺应阴阳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抵抗春瘟,而且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少吃多餐、停食刺激食品
谷雨节气还是胃病的易发期,消除病因要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饥饿无度,少吃多餐,并停止食用对胃有刺激的食品和药物等。
谷雨后降雨明显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体内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作。
是
根据二十四节气划分的时间来看,谷雨之后的节气就是立夏,立夏之后就意味着夏天的到来,立夏一般在每年农历的5月5-7日,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此时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