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的美好象征
春分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并非传统节日,而是一个指示农业生产的重要节气,从它的别名中亦可见一斑。
春分时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逐渐昼长夜短。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提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明史·历一》则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由于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民间还留下了“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的说法。
古代,春分时有相当隆重的祭日仪式。《礼记》记载:“祭日于坛。”按照孔颖达的注疏就是“谓春分也”。自周代起,此习俗历代沿袭。清朝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里还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明、清两代,北京日坛成为皇帝在春分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一、昼夜平分,平分春季
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昼夜平分”。春分之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几乎全球昼夜等长,即白天和夜间的时间相等,都是12小时。此时北极点在经历了半年的黑夜后,在这一天初见阳光,而相对应的南极点则将在此日告别阳光。春分过后,阳光直射点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时间开始变长,夜间时间变短了,所不同的是南半球则变得昼短夜长。二是指“季节平分”。若以立春至立夏这段时间作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因此而得名春分。
二、春暖主导
就二十四节气所指的春季来看,春分前后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天气变化。这个阶段的天气变化无常,冷暖交替明显。虽说冷空气还是常来常往,但已退居二线,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长江中下游、黄淮地区也都先后进入了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平均气温基本稳定在10℃以上。那些地区,已经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有时还有“三月雪”。
此时需要警惕的灾害性天气,北方是干旱、沙尘暴,南方是低温冷害、倒春寒。
春分就是平分的意思,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春分的来临,也是可以一眼望去有着许多美丽的鲜花以及树木苏醒的时候,春分,昼夜平分之意。在这里,“分”就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这一天还有竖鸡蛋的习俗,认为在春分这一天把鸡蛋竖立起来,才是真正过的春分节气,而且把鸡蛋能够竖立起来,对于家庭人口添丁,人丁兴旺都有很好的寓意和作用。但是春分竖鸡蛋的背后寓意:春分立蛋,立的不在蛋本身,而在立蛋之人,立的是恒心和毅力,立的行正端直。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的道路多不平坦,不急不躁,踏踏实实,才能走的好,走的远。
其实这对于竖鸡蛋还真的有很好的作用,因为刚刚产下的鸡蛋是不容易竖立起来的,而产下几天之后的鸡蛋,由于蛋黄已然沉淀受力更容易均衡,所以也更加利于将鸡蛋竖立起来,那么为啥要选择在春分这一天才能把鸡蛋竖立起来的呢?农村有句俗语叫做:“春分春分,白昼平分”,在春分这一天白昼是一年之中最为平衡的一天,阴阳也是属于最中立的阶段,而鸡蛋则是代表着什么的延续,能够在这一天将鸡蛋也作为平衡的支点,竖立起来,则是预示着生命的繁衍是相当旺盛的,也有说法是地球在这一天相对力也是属于最平均的一天,受力点也是最平衡的,所以在这一天,是能够把鸡蛋竖立起来的。
春分就是平分的意思,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春分的来临,也是可以一眼望去有着许多美丽的鲜花以及树木苏醒的时候,春分,昼夜平分之意。在这里,“分”就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