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大年初七是什么日子?大年初七“人日节”。这个已被渐渐淡忘的“生日”,是中国传统习俗的“人类生日”——“人日”。今天小编整理了每年大年初七是什么日子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大年初七是什么日子
农历正月初七,也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这个古老的节日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书如《初学记》、《荆楚岁时记》和《西清诗话》等,皆有记载。诗人尤喜以“人日”为题,赋诗寄意,如杜甫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便是。 道教认为,天地时先有鸡,再后来是狗、猪、羊、马,之后才有人的存在。
古人一直以来,都特别的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即正月初七。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到了唐代,中国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它证明唐代的人日节,已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开始忙碌的春节了。
祭厕神:据说这一天是祭拜厕神的日子,往往在这一天人们会把厕所彻底的打扫一遍,然后点上一炷香祈福来年好运,寓意彻底的辞旧迎新。
送火神:正月里传说是火神生日,初七的时候,有些人家的小孩,会举着一根用麦秆绑过的棍子,天黑之时在自己家的门口点着,然后举着这些燃烧的火把,跑向离家很远的地方,等到火把彻底燃烧完了之后,代表已经把火神送走了,象征着全年都无火灾,过一个平安年。
捞鱼生:在我国的南方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捞煮熟的鱼肉,大家围坐一起,当有人将鱼肉、佐料倒在大盘中,都会站立而起,舞动筷子,将鱼肉快速捞起,捞得越多代表今年获得的财运越好。
戴人胜:古代人大年初七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吃七宝羹:大年初七是“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
出游登高:在古代大年初七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
吃面条:大部分地方在初七这天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在北方人们依然习惯吃饺子,而且是在早晨吃。大部分家里会吃面条,因为这天是人的日子,吃面寓意人们长寿健康,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有些地区的人会吃春饼卷,另一种叫法为“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俗称“熏天”。总之根据各地习俗不同,吃食也有所区别。
1、初七占人,人胜节。由初一到初六分别是鸡、狗、猪、羊、牛、马的生日,说明人对大自然的尊重以求和谐,但是“马行千里,无人不能自往”。
2、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3、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北京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各处庙会也在这一天掀起客流高潮。游人明显比初一到初五多。
4、人们将彩纸剪成花或人的形状,或戴在头上或贴在屏风、大门之上,以此象征新一年人丁兴旺。
5、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人们将一盏油灯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此时无子的人家要去偷灯,这样可以求到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