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年夜风俗
① 打扫家里卫生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老北京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这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② 祭灶
祭灶是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进行,叫“送灶”,送灶王爷上天。祭灶时在神龛前摆上供品,有一碟关东糖,一碟糖瓜儿,一碟南糖,一碟硬面饽饽,一碟马草马料,一碗凉水。到晚上祭灶时,点上“小双包”蜡烛。
③ 吃杂拌儿
小孩子是最喜欢祭灶的,祭完灶,剩下的关东糖、麻糖、爆米花糖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食品。而且不仅因为有糖吃,还因为即将到来的新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四——“民间传统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小年在腊月二十四。早在晋周处的《风土记》以及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等均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这天过小年的传统。
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北方地区在清朝中期以前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如《清嘉录》记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江浙沪地区:除夕前一天——“小年夜”
江浙沪地区习惯称除夕为“大年夜”,与其对应,除夕前一晚则被称为“小年夜”,这一天也被称为小年。历史上,腊月二十四夜,吴人称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称此夜为小除夕。
南京地区等地: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年”
相传明成祖朱棣篡权夺位后,南京百姓对其残忍和苛政怨声载道,借由正月十五的灯会怀念上一位帝王的宽政,于是元宵节成了南京的小年。
四川、贵州部分地区:除夕夜——“小年”
根据占星学的划分,十二星座是看每个人的出生公历日期。小年在不同的地区时间是不一样的,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2019年小年是1月28日/1月29日,根据下面的十二星座划分表,我们可以知道小年这一天出生的人是水瓶座(01月20日&—&—02月18日)的。
2024年北方小年具体时间:公历2月2日,星期五,农历腊月廿三。
1、祭灶
祭灶是小年最主要的节日风俗。相传祭灶源于汉代的“黄羊祭灶”。《后汉书,阴识传》载:汉宣帝时,有个叫阴子方的人,在腊月初八做早饭时看到了灶神,便杀了一条黄狗祭拜他(祭祀用的黄狗叫黄羊) 。此后阴子房家族世世代代受到灶神的赐福、生活美满幸福、吉祥如意。因此,人们争相效仿。
2、送灶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不吉利的坏话,多言吉祥语,祈愿福满人间。
三、小年的特殊食品——灶糖
作为祭灶送灶的“灶糖”,是小年主要的特色美食,大多数地区讲究吃“糖瓜儿”,即麦芽糖的一种,放在嘴里一咬,又酥脆又香甜、还又有黏性,寓意是给灶王爷嘴上抹了糖、又黏住了嘴,让他在玉帝面前只说好话、不说坏话。
1、贴窗花
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
2、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3、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4、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过了小年就是年,这是北方人常说的一句话,每一家都充斥着幸福的笑脸,毕竟新的一年什么都是崭新的,所以人们会非常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这样会有好的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