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准备一些红包,发给孩子们做压岁钱。一来是图个喜庆,大家在新的一年,喜气洋洋。二来,也通过人情来往,联络下彼此的感情。今天小编整理了压岁钱几岁就不能拿了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压岁钱几岁就不能拿了
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给学生压岁钱发到多大年龄的界定是不同的,不过总得分以下三种情况,如果学生到了该年龄,家长就别再发了,不然学生会陷入尴尬。
第一种:学生年满18岁,就不用再给其压岁钱了。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这样的,学生年满18岁,已经成年,平常给的零花钱也不少,就不同特意在春节给压岁钱,这样也预示着学生长大了。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自然就不能再领压岁钱。这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好事,毕竟压岁钱也算一笔“巨款”,有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元,这可以让大学生更轻松地吃喝玩乐
第二种: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有自己的收入后,家长就不再给压岁钱。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上学就应该给压岁钱,毕竟没有参加工作,需要家长提供经济支持。但是这并不科学,如果大学生毕业后一直不找工作待在家里,难道亲朋好友过年还要继续给压岁钱吗,笔者觉得这个习俗应该改改了。
第三种:毕业生结婚后才不给压岁钱。
有的家长在学生结婚以前,就会一直给压岁钱,笔者家里就是这样,没结婚前,老一辈人,尤其是祖父母辈会给一直给压岁钱。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如果一直不结婚的话,也不好意思收家里给的压岁钱,每当听到长辈说“你还没结婚还得给压岁钱”,就好像被“催婚”。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传统的年俗给压岁钱是希望能镇恶驱邪。因为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孩子最易受到鬼祟的侵袭,所以要用压岁钱来帮助压祟,“岁”与“祟”谐音,希望得到压岁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年。自从压岁钱变成了真正的货币之后,压岁钱的意义也发生了改变。压岁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应运而生。
一般的说法呢,压岁钱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当时,从上到下,都比较崇尚巫术和道术。
汉文帝曾找大臣贾谊聊了一大晚,“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谈的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汉武帝就更好神仙之术,想长生不老,建金铜仙人,金茎玉露求仙丹。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帝王如此相信鬼神之说,当时民间的老百姓当然也相信神啊怪啊的东西。
为了辟邪驱鬼,汉代就出现了“压胜钱”。“压胜”就是“压制邪魔,取得胜利”的意思。
而“压胜钱”则是专门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在市场上并不流通,更像一种装饰品。显然它跟过年没有什么关系,跟小孩子更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到了唐代,当时有个很出名的习俗,叫“洗儿”。
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父母亲人要郑重其事地为小孩子举行生命中的首次仪礼活动,其中包括了给婴儿洗浴的内容,因此称为“洗儿”,又称为“洗三”。说起来,有点像__教里面的“洗礼”。
只不过“洗礼”是不给份子钱的,但“洗儿”的话呢,前来贺喜的宾客们,都是要掏份子的,给新生儿准备一些铜钱,作为赐礼祈福,称为“洗儿钱”。
最出名的“洗儿钱”,很多朋友都知道,那就是杨贵妃给安禄山的洗儿钱。
安禄山比杨贵妃大16岁,但他却认杨贵妃为干妈,有趣的是杨贵妃竟然也接受了,而且还特意为他搞了个“洗儿”。
春节包红包,是长辈分发给晚辈的压岁钱,是为将美好的祝福和好运,通过包红包的形式分发给孩子们,因此,包红包的数额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包红包时,长辈们会选择一些吉利的数字,如6代表“顺”,8代表“发”。因此红包的金额也大都与这些吉利的数字有关。如果家庭条件富足,可以给孩子一个大大的红包,如果家庭条件一般,象征性的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只要带有美好的寓意即可。只是需要注意,既然包红包就要好事成双,一般情况下以双数为好,但不能带数字“4”,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认为“4”和“死”同音,是不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