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九皇会
古时在中国广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九皇会源于对星斗崇拜。老话讲:“重阳九皇会,北斗延寿辰”。北斗九皇由北斗七星和左辅、右弼构成。《玉匣记》说: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隆世之辰,世人斋戒,此日胜常日,有无量功德。九皇信仰的影响很大,这种崇拜在民间逐渐演变为礼斗之俗。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广东地区于九月九日,多建九皇会以礼斗。在云南,礼斗已为滇俗,九月朔至九日举办。
享宴祈寿
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享宴祈寿习俗古代在各地流传甚广,在一些文学著作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如汉代《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又《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时节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发展至今,摆敬老宴、饮宴祈寿风俗仍在中国南方一些地方流行。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至于人们为何要在重阳时放纸鸢(风筝),除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外,还有些介于巫蓍之间的说法,于不经中颇为有趣。传说,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另有一种解释则说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之,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祀海神
重阳节是秋季大节,港、澳、台等地尤其重视在这天举行的祭祀海神活动。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饮菊花酒
饮菊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菊花酒
菊花为花中君子、花中隐士,它凌寒而放,高标立世,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而且,菊花还是药食兼具的养生佳品,具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重阳时节,菊花正盛,采撷黄菊或白菊,与糯米、酒曲等酿制而成的菊花酒,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颐寿酒”。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由来已久。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在《饮酒》中云:“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表达了对菊花酒的钟爱。他在《九日闲居》序言中还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由此可见,陶渊明更喜重阳日品赏菊花酒。南北朝时期梁简文帝萧纲作有《采菊篇》,其中有句“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描述的便是早晨提篮采菊酿酒的情景。
唐代文人雅士重阳饮菊花酒之风更盛。初唐诗人卢照邻在《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中吟道:“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和几个友人在远离故乡的异地过重阳节,登高饮酒,赋诗怀乡,菊花酒更有一番别样的风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有两首品菊花酒的诗篇,其中滋味各不相同。《重阳席上赋白菊》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黄菊酒、白菊酒,皆为岁月的风霜酿成,渐入暮年的诗人品出了对菁菁少年时光的怀念。另一首《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云:“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品着苦香沁人的菊花酒,想起了与友人饮酒作菊花诗的回忆,菊花酒更勾起了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
茱萸酒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茱萸是一味重要的中药,古人在重阳节这天,不仅登山插茱萸,还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制成香囊佩戴,也有人将其插在头上。
关于茱萸的诗作,王维还有一首《茱萸沜》:“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而王维的好友裴迪在参观茱萸沜后写诗曰:“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从这句诗,可以得知,茱萸香味与“桂”“椒”相似。通过以上几个特征,基本可以判断王维诗中的茱萸极有可能为芸香科吴茱萸。吴茱萸以果实入药,农历八月份,吴茱萸果实开始逐渐成熟,满树结通红的小果子。吴茱萸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泡制成酒更有强身健体之效。
除了佩戴、簪插,茱萸还可制作茱萸酒,于重阳节品饮。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今世人(于重阳节)以菊花、茱萸,浮子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由此看出,古人很早就有重阳节饮茱萸酒的风俗。明代文学家顾璘在《九日登柳山》有句:“衰迟自爱茱萸酒,瘴疠谁悲薏苡车。”可见饮茱萸酒可补益轻身,延年益寿。唐代诗僧寒山在《诗三百三首》提到了饮茱萸酒的妙处:“暖腹茱萸酒,空心枸杞羹。”高僧知道茱萸、枸杞皆是滋补名药,而茱萸酒暖腹益气的功效更佳。
茱萸酒还称“茱萸杯”。白居易《九日登巴台》诗曰:“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这是诗人在川东一带过重阳节的记述,菊花因天气暖尚未完全开放,只有用新熟的黍米和茱萸酿酒。听着婉转的竹枝曲,浅酌独特的茱萸酒,可以解忧忘愁。
桂花酒
桂花为花中珍品,亦赏亦品,亦食亦药,而尤以迟桂花为佳,迟桂花即为秋深时节开放的晚桂,又叫金桂。桂花不仅花美气香,有如宋代李清照所言“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风情,还是一味中药。
中医认为,桂花性温味辛,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可以化痰散瘀,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肠风血痢、经闭腹痛等都有疗效。桂枝、桂籽、桂根皆可入药。古人认为用桂花酿制的桂花酒有“饮之寿千岁”之功效。
桂花酒活血益气、开胃醒神,不仅在中秋节被人饮用,更常被作为重阳佳节孝老敬亲的重要礼品。桂花酒色泽浅黄,酸甜适口,醇厚柔和,余香长久。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九歌》中感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种名贵之酒古时是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北宋诗人晏殊诗曰:“长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可见桂花酒多么清香醉人。
桂花酒又名桂醑(xǔ)、桂花醑、桂酒、桂浆、桂花清酿、桂花清酒,是以桂枝或桂花入酒,其香气芬芳,凝香悠远,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盛唐名相魏徵在《五郊乐章·雍和》中赞颂:“苾苾兰羞,芬芬桂醑。”白居易在《宴周皓大夫光福宅》诗中也咏赞:“绿蕙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让花钿。”皆是赞美桂花酒香气馥郁,口感清醇。
北宋文学家苏轼亦是一位美食家,他独出心裁,自己酿制桂花酒,并作了一首《新酿桂酒》,诗云:“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诗人虚虚实实写出了酿酒的过程,不仅有桂花香,还有春溪水、秋月光,看着都那么美,更别说品一品了。
南宋词人刘过在《唐多令·芦叶满汀洲》里说:“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举起杯、斟满酒,饮了这杯桂花酒。
步步高升
重阳节登高活动寓意“步步高升”,象征着摆脱人生厄运与低谷,从此获得顺利的发展。通过登高,人们可以锻炼身体、释放压力,提升心情,增加对未来的信心。登山过程中,人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同时也向世界传递自己的祝福和祈愿。
登高辟邪气
登高辟邪气是因为重阳节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邪气,所以登高以迎接重阳节。
山岳崇拜情结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是山岳崇拜情结。登高是古人崇拜山岳的习俗之一,人们通过登高来祈求平安和福祉。山岳象征着崇高和神圣,登高也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心。登高不仅是一种身心的愉悦,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通过登高,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净化心灵,提升自己的修养。因此,登高是一种追求心灵宁静和身心健康的仪式,也是对山岳的崇敬和崇拜的表达。
祭拜祖先与思念故人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是祭拜祖先与思念故人,通过登高祭拜祖先和缅怀故人,人们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能与家人团聚,增进感情。
1、忌让长辈做饭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为了提醒年轻人要孝敬长辈!这一天就不要再让长辈做饭了,全权由晚辈代劳,让长辈好好休息一天!
2、忌送菊花
菊花只是祭祀用的,并不适合送活着的人,不管是白色的还是黄色的菊花,都不要送人。
3、忌穿艳丽的衣服
重阳与清明,中元,除夕,并称为四大祭祀节日,在这个严肃且沉痛的日子里,尽量不要穿得花花绿绿,这是对先人最大的不敬!
4、忌互相道快乐
很多人觉得,但凡节日都要道快乐,其实这是大错的!重阳节的寓意是老人健康长寿,所以我们应该用平安康泰来代替节日快乐,大家一定要牢记!
5、忌女儿回娘家
其实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习俗,尤其是出嫁不到3年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如果违反是会给婆婆带来灾难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当地的风俗,也是一种迷信传说,大家听听就好,不要完全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