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挂艾草的寓意,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端午节挂艾草的寓意
1、祈求吉祥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一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2、驱鬼辟邪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3、招百福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蒲草,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艾草一般要挂在门口的两侧,也可以将艾草挂在窗户上,为了了杀虫灭菌。
挂艾草的个数并不用太多,三五棵就可以,但是要注意用红绳将艾草和菖蒲绑起来,并要倒挂。待端午节过后、艾草干透后,可以将艾草点燃,也有驱虫杀菌的作用,还可以用艾草来泡脚,对身体也有很端午节大的好处。
端午节悬挂艾草的讲究较多,在农村有端午艾草“两不挂”的说法。其一,不挂被太阳暴晒后的艾草。端午正值仲夏,是草本植物药性最强的时候,人们之所以会说被太阳暴晒后的艾草不能挂,是因为艾草被太阳暴晒后,药性便变得没有那么浓烈,所以为了让艾草的药性更大,驱除蚊蝇的作用越明显,人们一般会在端午节一大早时上山采摘。
其二,不挂植株不完整、矮小的艾草。因为艾草要挂在门口的两侧,是一家人的门面,所以那些植株不完整、矮小的艾草属于残次品,不管是外貌还是从功效上,都没有大棵的艾草作用好,所以这样的艾草也是不能悬挂的。
在农村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意思是,在清明节时要在门口插柳枝,在端午节时要在门口插艾草和菖蒲。艾草在农村很常见,它的茎和叶子都含有挥发芳香油,独特的气味既可以驱逐蚊蝇、净化空气以外,还是一味中药材。菖蒲是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又窄又长,和艾草一样,菖蒲也同样含有挥发芳香油,有杀虫灭菌、提神通窍的作用。
“端午到,五毒出”,端午节过后天气会越来越炎热,降雨也会越来越频繁,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害虫和病菌滋生,所以为了避免害虫和病菌的产生对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人们便会在门前、窗前悬挂艾草和菖蒲,驱除蚊蝇,杀菌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