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三月三上巳节是怎么来的

| 杨杰

上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而这天也是三月三,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上巳节的由来_三月三上巳节是怎么来的,希望你喜欢。

三月三上巳节是怎么来的

上巳节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日,是古人出门踏青,青年男女在野外相会、表达爱意的日子。三月三日为唐朝三节令之一,官府拨款,让百官追赏为乐。皇帝照例赐宴曲江亭,以歌舞升平。逢三月三日,长安全城沸腾,热闹非凡。唐代杜甫的《丽人行》这样描写节日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在西南及海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仍保持着三月三这一节日风俗,流传至今,而且长盛不衰。云南因为旅游业的昌盛,所以三月三也格外热闹。西南少数民族中尤以纳西族、黎族、壮族、侗族、苗族、布依族、彝族过三月三最为隆重和富有特色。

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史料较少,不过黎族有两个比较有名的传说。

传说之一

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兄妹—天妃和南音,他们坐在一个葫芦里,漂到燕窝岭上被树枝卡住,才得以幸存。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便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窝岭下相会。结果几年过去,两人都无功而返。妹妹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与哥哥结为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于是,在这一年的三月三日,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从此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繁衍后代。这就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习俗的传说。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天妃及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多年后,天妃和南音在山洞里化成一对石头。黎族后代为了纪念这兄妹俩传宗接代的功绩,把石洞取名为娘母洞。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糯米、糕饼、粽子和米酒,从四面八方赶来娘母洞前纪念祖先,以对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族的盛大节目。

传说之二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石洞里住着一只经常祸害百姓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上山救俄娘,却被乌鸦精害死了,俄娘闻讯悲痛万分。趁乌鸦精熟睡之际,俄娘杀死了乌鸦精,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此后,俄娘终身不嫁。可每年三月三这一天都要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唱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俄娘,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这座山也得名为俄娘九峰山。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周围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穿上盛装集会于俄贤岭,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举逐年扩大并普及到海南黎胞居住区,成为海南黎胞的盛大节日。节日里黎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着糕点、粽子,小伙子们捕鱼,姑娘们做饭烤鱼,然后把祭品供于俄娘洞洞口。拜祭毕,青年们会进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秋千等活动。因其来历和主要活动内容都与婚恋有关,故三月三也称为爱情节。

上巳节习俗大全

上巳节习俗除了祓禊,芍药定情,互赠香草,还有曲水流觞,即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后变为“流杯曲水之饮”,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是王羲之与谢安等名士友人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饮食习俗有:荠菜煮鸡蛋,人们今天去野外采撷整棵荠菜,煮食鸡蛋。也有暗含孕育生命的意义;乌米饭,畲族,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欢度“乌饭节”;五色糯米饭,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上巳节又被称为春浴日、中国情人节、女儿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举办时间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而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汉初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古代人过上巳节还会举办祓禊、祭祀高禖、沐浴、修禊、羽觞、祈求生育、互赠香草、郊外游春、曲水流觞、临水饮宴、射雁司蚕等活动。

由于上巳节与清明节日期接近,遂逐渐被后者代替,不过至今某些地区还保留着三月三踏青的习俗。

11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