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今天小编整理了清明节前后几天可以上坟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前后几天可以上坟
前三天和后四天。
由于各地清明节风俗不同,所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上坟时间,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上坟,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上坟,少数地区,在寒食这天上坟,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上坟,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上坟,晋南人则将上坟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上坟,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上坟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上坟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等。
新坟可以提前10天左右,旧坟在清明节的前后10天都可以。一般不建议提前一个月上坟。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1、新坟: 指埋葬未超过3年的;笫一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的10天的某一天吉日;笫二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当天;笫三次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后的10天的某一天吉日;
2、旧坟: 指埋葬超过3年的;旧坟扫墓的时间,选择在清明节前后10天的任意一天,不必选吉日;当扫墓的日期选定后,具体扫墓时辰应选在当天的五更时分,即太阳未出来之前。这是由于传统习俗认为,鬼神天未亮,才敢出来吃供品的缘故。
扫墓祭祖
寒食、清明扫墓的民俗在唐代时已经相传成俗,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寒食民俗的上坟祭扫列入礼典,允许士庶和王公以下官员行一样的上墓拜扫礼,以展子孙孝思。[1] 上墓奠祭准备祖先生前爱吃的食物,祭拜后哀泣辞别,可在看不到祖先坟墓的地方食用祭品馀馔,不可作乐,表示孝子之情。从唐以来,每年到了这时,全家上坟扫墓成了家族重要行事。
踏青
踏青,又称踏春、游春、寻春,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清明时节,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正是郊游散步的好时机,男女老少结伴而行,或到山间采摘花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极有益于身心健康。宋代诗人吴惟信有诗赞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和踏青相关,清明还出现了戴柳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百戏表演等一系列活动。
插柳戴柳
柳树生命力强盛,古人说柳枝具有辟邪功能,「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北魏《齐民要术》)。戴柳、插柳是古人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传说追溯到春秋时代晋文公纪念忠臣介子推。宋代时民间上坟扫墓之后,往往折下坟墓边的柳枝插在坟上,也把柳枝带回家,插在门楣上以辟邪。陆游说的「人家插柳记清明」就是这般表现(《春日》)。
举新火 柳之火
寒食禁烟灭火,不举炊只吃冷食,一到「清明节日颁新火」(唐代和凝《宫词百首其二十六》),清明节是皇宫中鑽木取新火、颁新火的日子。春天取榆柳柴作新火,称为「柳之火」。
斗鸡、斗卵
寒食、清明斗鸡、斗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吕氏春秋·察微》记载,「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北朝至隋代的《玉烛宝典》记载,「寒食此节,城市尤多斗鸡、斗卵之戏。春秋(时代)季郈鸡斗延及鲁邦」。
斗鸡是唐代时一种普遍的娱乐活动,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斗鸡的诗篇。孟浩然诗写临寒食情景「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李少府与杨九再来》)。「斗鸡道」显露了斗鸡风尚的普遍,当时民间设有斗鸡场,就连皇上也喜欢玩斗鸡。
除了斗鸡,人们也斗卵(斗鸡蛋)。斗鸡卵怎麽玩?南北朝风土志《荆楚岁时记》记录,斗鸡卵指画鸡蛋或者凋镂鸡蛋相互比赛,也用来馈赠远方的亲朋。古代的富豪之家,不仅在鸡蛋上染出蓝茜杂色,还再加以凋镂。白居易诗描写斗鸡卵的巧美:「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六》)为什麽要凋卵?用意在于「发积藏、散万物」,含有激励人从春天出发,激发一年新元气的意思。
品骑火茶
清明前后,细雨霏霏,清明之气润茶叶,孕育了好茶。清明节採的茶有个专有名称叫「骑火茶」;火指举新火日也就是清明节。唐末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了「骑火茶」与清明节的关联:「龙安有骑火茶,最上,不在火前,不在火后故也。清明改火,故曰骑火。」
清朝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杭州名茶区天竺观看了茶叶的採製,作了《观採茶作歌》,诗中就讚赏骑火茶不老、不嫩,品质最好,「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清明之气化育天地万物,清明节的茶得其精华;採骑火茶年中仅得一天,饮骑火茶也是清明节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