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七月十四和十五,其名源起道教,又被称为七月半、鬼节,佛教中叫做盂兰盆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元节半夜12点为什么不准出门,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主要是因为中元节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而这天晚上阴气最重,民间认为十八点半之后(即晚上)就不能出门了,不过各地天黑的时间不同,时间上面还是需要自己把控,天已经有点黑的时候就不要出门了。
据说,中元节的这段时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
中元节这天的晚上晚上鬼门打开,让那些在阴间的鬼魂回到人间与亲人团聚,而这个时候也会有一些厉鬼或者冤死鬼从鬼门出来害人,所以农历7月14晚上最好就别出门,除非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
乱踩纸钱惹不快
在中元节当天,人们会通过上坟祭祖的形式去给祖先烧纸钱,以表达怀念之意,只不过在烧纸过程中,若不小心踩了纸钱,可能会导致祖先生气,毕竟纸钱是烧给祖先的祭品,若乱踩的话,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他们可能会因此产生不愿意保佑后代子孙的想法。
胡言乱语大不敬
中元节上坟祭祖原本是一个相对比较严肃的缅怀先人的行为,若在这个过程中胡言乱语、高声喧哗,对祖先来说,其实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上坟祭祖是缅怀先人的活动,要保持庄严肃穆。这样的场景是不适宜高声言论,更不允许说一些不知高低的话,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更不能在上坟的时候嘻嘻哈哈打闹。这样的举动对于先祖来说,是非常的不敬。农村有句老话:屋场发家,坟场出人。坟地直接关乎到后人的兴旺。而后人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都在上坟祭祀之中得以体现。如果因为自己的轻浮举动冒犯了先人,很容易就会导致人丁不继。所以不得体的言谈举动是不能做的。
烧纸场合有讲究
在中元节当天,众鬼在人间行走,因此若要烧纸钱,则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否则可能会发生纸钱被野鬼抢夺的后果。一般而言,有些地方不能焚烧金钱,那是给各路神仙的,而要在路边的燃烧冥纸,希望野鬼们将之拿走后,不会来打扰,和祖先抢供品。
人们利用中元节的机会为自己的已故先人烧纸祭祀,诵经超度。祭祖的传统在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时节含义,七月原是小秋,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请祖先品尝新米,以示孝心。《弟子规》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仅是侍奉双亲于生前,身后更是持孝道不变,时时处处先祖宗、先父母,后子孙,知恩、报恩。
按照中国的传统城市格局,城市以北普遍都有一个厉坛,“厉”指厉鬼。以往人们有一种信念,认为人死之后(尤其是男性)总是在族谱当中,那么他们的子嗣会来祭祀他们。但是问题是有一些人是“横死”的,也就是出意外而死,比如说在战乱当中,或者是遭受意外事故客死他乡。人们不清楚他的后人是谁,这些鬼魂没法获得正常的祭祀,就会变成孤魂野鬼,甚至是厉鬼,来扰乱人间的秩序。
所以说,除了各家祭祀自己的祖先之外,需要有一个公共的仪式来祭祀和安抚那些孤魂野鬼和厉鬼。而对于那些无主无祀的孤魂,依照道教传统也都会在中元节这一天,替他们施食赈济,使他们能够得到饱满,从而不会作乱兴非。
放河灯:到了节日当天晚上会看到很多人们聚集在河边,在水面放下纸船和纸灯,场面十分壮观,不仅是为了祈福,寄托对已故之人的思念之情,也是为了让孤魂们不迷路。
烧纸钱:在很多地方有烧包袱的习惯,其实是一种在纸钱上书写收件人的名讳,为了能够顺利到达祖先的手里,让他们在地府有饭吃有衣服御寒。
烧街衣:需要在入夜时分,在路上摆上供桌,然后焚烧街衣,希望路过的野鬼能够有东西拿,不忍饥挨饿。
布田:指的是在家门口插上细香,条数越多说明越吉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有很不错的收成。
濑粉:在广东与广西一带,中元节常见的是吃濑粉,同时也是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吃饺饼:其实是很像春卷的。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他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后来这种吃法流传到了民间。
食鸭肉:因鸭与“压”同音,所以人们会煲鸭子汤,希望吃了能够带来运势,驱赶走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