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清明节的传说是什么

| 婉玲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期间是春意盎然的时节,很多人会在这个时候迎春郊游于野外早,这些活动早就已成为风俗。这只是单方面的风俗,在清明节这天还有更多的风俗习惯,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清明节的传说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传说是什么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逃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就有介子推。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并在山上建立祠堂。晋文公还命令把绵山改为“介山”,以示纪念。后来,晋文公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祭奠介子推。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寓意

1、缅怀祖先:清明节是缅怀祖先的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2、祭扫清理:清明节也是一个节气,是春季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人们通常在这个时候进行大扫除、祭扫清理,表达对春天的欢迎和尊重。

3、爱护自然:清明节也被称为“寒食节”,这个名字源于传统的禁火习俗。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常会到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赏花、赏景,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爱护自然的重要性。

4、深刻反思:清明节也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节日,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关爱亲人、深刻反思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缅怀过去、反思未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清明节的习俗:戴柳

过去扫墓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戴柳。“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的柳文化,有插柳于坟的,也有折枝插在门前的,还有将柳条插在轿子或者儿童衣襟上的,因为柳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试想,今天扫墓的人们如果都有插柳种树的习惯,年年清明,不知道要染绿多少荒山。

清明节的习俗:烧包袱

所谓“包袱”,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在南纸店买来所谓“包袱皮”,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烧香秉烛,行礼后在门外焚化。试想,现在的人们如能根据自身情况和时间安排,认同一些在家中祭奠的旧俗,可能就会大大缓解每年扫墓路上的拥堵,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

清明节的习俗:吟诗

曲水流觞曾是上巳日的主要活动。觞就是杯,让杯子从水的上游顺水漂流,流过宾客面前时,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历史上王羲之、谢安等人曾有一次著名的.兰亭修禊活动,《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次集会所作诗词写的序言。试想,每年清明,在民众中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必然能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1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