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最早的起源地是哪里
泼水节最早是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的名称是“泼寒胡戏”。也被称之为“乞寒胡戏”。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又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之后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这一风俗就成为了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相互庆祝,相互祝贺,是一种表达快乐的形式 解析:泼水节是傣族特有的节日,而泼水是一种表达祝贺的形式。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4月中旬举办。[9]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的由来,在傣族民间有个神话故事。传说很久以前,统治傣族地区的火魔,乱施淫威,致使民间没有风雨,庄稼不能生长,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火魔有从民间姑娘中抢去的七个妻子,她们目睹火魔残酷狠毒,对民间的疾苦非常同情,决心为人民除掉祸根。因火魔练得法术,七个姑娘没法将它杀死。后来她们佯装挑逗他高兴,施巧计探得根除火魔的秘密。一天,她们设丰盛酒宴,陪劝火魔饮酒。聪明勇敢的七姑娘乘火魔大醉熟睡之机,从他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火速地勒住他的脖子。果然,火魔的头颅立即掉在地上,滚到哪里便烧到哪里。随着火势不断扩大,眼看即将燃至附近的房屋,大姑娘急中生智,迅速将魔头抱起,地上的熊熊大火马上熄灭,火魔也随之消失,为了使人民不再遭受火魔的迫害,七个姑娘轮流抱住魔头,并用轮换的空隙用水冲洗身上的污秽,一直到火魔的脑袋化成尘土为止。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傣家七个姑娘的英勇精神,于每年消灭火魔的日子,互相泼水祝福。事实上,泼水节源于印度。泼水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被佛教采用。这种仪式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隆着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扩大,泼水的习俗在民间广泛流行,并与当地的神话融合,形成隆重的固定节日。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陪同缅甸领导人穿着傣族服装,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州府允景洪,同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给泼水节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今,节日中的许多陈规陋习已经废止,增加了健康的内容。通常是第一天开庆祝大会,各族军民共贺佳节:次日举行欢快的泼水仪式;第三日赶摆,参加物资交流活动。
第一,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和歌舞艺术等传统文化的综合平台,是研究傣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第二,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民间艺术表演,能给人很高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从中能认知傣族温婉沉静的民族性格。同时,泼水节又是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得以传承的重要空间。第三,泼水节是加强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还是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的平台。随着时代的推移,傣族泼水节的内涵出现快速消失的趋势,章哈艺人、建筑艺人和高升等器具的制作艺人不断减少,贝叶经的传承面临困难,急需加以保护。西双版纳州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