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爱耳日宣传知识简短内容

| 淑娟

全国爱耳日宣传知识简短内容

1.日常如何保护耳朵?

◆不要过度清洁:

我们的耳道有很强的自洁能力,通常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地去清理它。过度清理会造成耳道损伤,可能会产生耳道炎等耳道的感染,因此我们要避免不必要地掏耳朵。

◆远离噪声:

听力的影响主要跟噪声接触有关,当我们在环境嘈杂的地方,或者是长时间佩戴高响度耳机的时候,都会对听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要避免强声长时间的刺激。

2.耳朵应该怎么掏?

正常人耳朵会产生一些分泌物,我们管它叫做耵聍,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耳朵,耵聍的性状都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的耵聍呈干性的,像小碎片一样,它会在我们的咀嚼动作中,自行脱落。所以绝大多数人的耳朵都是不需要去掏的。

但是也会有一些人,耵聍呈现油脂样外观,会糊成油性耵聍,这种耵聍就很难通过咀嚼动作自行脱落到耳道外,这种耳朵就需要定时清理。

根据不同病人耵聍生长的速度不同,建议半年、一年,甚至两年到医院进行一次耳道清理,但是不建议自行清理耳道,这样容易加重耳道损伤,继发耳道感染。

3.打耳洞会影响听力吗?

外耳在声音传导当中,并没有起到主要作用,而耳洞大部分打在耳垂上,属于外耳的一部分,因此通常不会造成影响。但是若将耳洞打在耳郭软骨上,就比较危险了,因为可能导致耳郭软骨的感染,造成耳郭畸形。

此外,打耳洞后一定要注意卫生,避免出现感染,导致继发局部瘢痕形成。

4.耳朵进水怎么办?

外耳道是一个盲端,它的末端被鼓膜所遮挡,所以正常的外耳道是不怕耳部水流进去的。

◆当耳朵进入少量的水以后,可以先试行用蹦跳的方法,将水“跳出”。

◆在耳道里面再灌入一小点水,把原有的“水膜”冲破,这样里面的积水就可以顺利的排出来。

◆用干的棉签,在耳道口进行轻轻擦试,靠棉花的吸附作用,把耳朵里面的水带出来。

5.耳朵进小飞虫怎么办?

◆一部分虫子有喜光的特性,在应急的情况下,可以先自行的拉一拉耳朵,或是拿一个亮光在耳道口照明,看看虫子有没有可能自己飞出来。

◆可以尝试往耳朵里面灌一些(少量)水或是食用油,先把蚊虫闷死,然后尽快到医院就诊,把小飞虫取出。

大家切忌不要用掏耳勺去试图把它(小飞虫等)掏出来,因为蚊虫在经过外物刺激的时候,有可能会向更深方钻,会造成鼓膜的进一步损伤。

6.经常使用耳机,怎么保护听力?

耳机对耳朵造成的危害,主要是源自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所以不论使用哪种类型的耳机,都要注意控制音量,以及限制使用时长。

在室内环境适宜的时候,还是建议不使用耳机。若必须要使用,则要把耳机的音量控制在三格到四格左右(保护听力的范围内),同时尽量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每次使用半小时左右,一天内累积使用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7.哪些食物对耳朵好?

◆适当补充铁元素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老年人耳鸣、耳聋的发生,因此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要注重补铁。

含铁丰富的食品主要有:血液、肝脏、瘦肉、黑木耳、黑豆、海带、蘑菇等。

◆调查数据显示,患有耳鸣耳聋的老年人中,有近1/3的人体内缺锌。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每天要保证摄入15毫克锌,这样才能维持体内锌元素的平衡。

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瘦肉、肝脏、黄豆、绿豆、蚕豆、牡蛎、蛤蜊、虾皮、海鱼等。

全国爱耳日主要意义

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我国新生聋儿数量多,康复需求大,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只能达到年训2万名的能力。因此,除采取必要的康复手段外,积极开展预防,防止耳聋发生、控制新生聋儿数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全国爱耳日的历史背景

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噪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的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为有效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系统实施。全国共有聋儿康复机构1422个,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技术资源中心,以省聋儿康复中心为龙头,以市级语训部为骨干,以基层聋儿语训班(点)为基础,社区家庭为依托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截止1998年底,全国已训练7岁以下聋儿11.2万名,其中15.73%进入普通小学和幼儿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需要社会多宣传爱耳防残的科学常识,家长应多学习这些知识并采取保护胎儿和婴儿顺利成长的措施,使儿童不受致残因素的影响。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来避免药物中毒;有的是可以正确治疗而无后遗症的,如中耳炎等。如估算我国一年新增3~4万聋儿,那么有2~3万名是在前4项致聋原因之内。排除了这4项原因就可少产生约70%的聋儿。

在调查中还看到0~4岁的听力残疾儿童中城市占5.64%,城镇占11.16%,乡村占83.2%。这说明大多数(80%以上)听力残疾的婴幼儿和少年在广大农村,也就是宣传防聋科普知识和爱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还有另一项统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残疾儿童占被调查人口的比例大于全国的平均数。全国是每千人中有残疾儿童7.75人,侗族是10.5人,藏族10.64人,白族11.01人,苗族11.97人,土家族12.04人,瑶族14.81人,壮族15.82人,彝族20.01人,哈尼族高达29.69人,近4倍于全国平均数。而这些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致残儿童比例大的地区和民族中开展爱耳防聋工作可以更快收到效果。

保护耳朵,应该补充哪些营养素

耳朵是人体内及其容易感染发炎的一个器官,不良生活习惯、油腻辛辣的饮食、洗澡或游泳进水等情况,都可能造成感染,引发炎症。此时补充抗菌消炎类的营养素,不仅能够辅助抗炎,还避免了因过量用药可能导致的副作用,让耳朵更快恢复健康。

1.维生素C:

强抗氧化剂,中和自由基,抗毒消炎,增强免疫力,对消除感染尤为有效。

2.蜂胶:

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长期服用可以减少慢性中耳炎发作次数、预防急性中耳炎。

3.钙铁锌

有效预防和延缓老年人耳鸣、耳聋的发生。

伤耳习惯有哪些呢?

煲电话粥或不正确的使用耳机:长时间或频繁地接听电话。

经常用硬物掏耳朵:用掏耳勺、牙签等硬物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皮肤甚至鼓膜。

噪音:经常去KTV等高分贝场所,即使在这些高分贝场所短时间停留,也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过度疲劳、压力过大:人高度紧张时,耳朵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甚至可能引发耳聋。

不正确的擤鼻涕:如果用手捏住两侧鼻子擤鼻涕,压力太大会导致鼻腔的分泌物逆流,造成中耳炎。

经常酗酒:长期酗酒可能会产生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听力器官衰退,听力逐渐下降,导致神经性耳聋。

滥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

107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