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应该吃些什么
“木”。所以雨水一落,这一个轮回中万物生长的宿命,才准确开启。
每年的第一波雨水都格外珍贵。每一滴都可以滋润一个“关于成长的”干涸的梦境,让一颗失去斗志的心重新潮湿起来。
所以第一波雨水无论只是潦草几滴,还是潇潇数日,都能带来一片毫不含糊的朦胧绿色。这便是春雨贵如油的真意了。
世人皆知春雨如酒、春雨如油,那是因为“天道起于北极,故天一生水。”春雨汇聚了寒冬收藏得来的精华,是天道轮回所赐,可以说是一种极具灵性之物。
雨水一落到土地上,天地交合,易经中谓之“泰”,故宫里,有个“交泰殿”就是取之于这个“泰”卦。天地之气融通,则万物各遂其生,故谓之泰。天地交合,才会有生命、有生机,有接下来的康泰美满。
接下来惊蛰、春分、清明,好时节一个个就跟着来了。
若是这段时间得了春雨,可以把家里养的植物都搬出去淋淋雨,接受第一场雨水的滋润。雨露滋润易生长,发芽长叶都会更健硕些。
但对我们人类来说,就不适合去淋雨求发芽了,除非撑着伞在细雨中游走。
雨水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段时间,地湿之气渐升,雨水的湿气夹杂着春寒,整体感觉会很阴冷。
要注意养好脾胃,给身体除寒湿。
下面讲几个雨水祛寒湿的方法,是去年雨水时写过的,虽为老方,但希望大家能借此理解雨水的意义。
雨水天祛湿排寒:薏米姜茶
某年雨水时在香港学的一道茶方。今年雨水,重把它发出来,给大伙养养脾胃。
这个方子,我偷师自香港一家茶餐厅。有天早上在酒店喝了杯冰果汁,我那寒性脾胃马上就受不了了,胃疼了一整天。
直到晚上遇到这个薏米姜茶,暖暖一大杯,闻之有米香,味道清甜却不腻。脾胃在不舒服的时候会特别挑剔,对这个茶却别有依赖,一大杯喝完,全身出了层细汗,胃疼烟消云散,哎呀终于活过来了。
这时才有精力和心情去研究茶里的配方:看完顿觉香港人的食疗做得太精到了。
配方如下:薏米、麦子、小米、蜜枣、生姜
薏米祛湿,岭南气候几乎一年四季都需要;
麦子养心除烦、益肾、健脾,加小麦同煮还能增加甜香;
小米是养胃第一谷物,就不用多说了;
蜜枣,调胃补虚的好东西,广东煲汤少不了的秘密武器,用在这里是增加甜味,代糖;
生姜祛寒湿、健胃止痛。
【怎么煮】薏米、麦子提前泡2个小时,然后所有材料一起入锅,煮40分钟就OK了。记得多加点水,不要煮成粥了。
(我回来煮过几次后的心得:薏米、麦子须等量,蜜枣多放甜味才突出,生姜也不能吝啬,需要放多些才有浓郁的治愈感)
顺便说一句哦,我偷师的这家茶餐厅叫池记,是米其林一星餐厅,它家的云吞面非常好吃,大家到香港时可以尝下。
春天一定要多吃种子
能够留到春天的粮食都是种子。五谷主生发,它们都是种子。比如小米,把小米种在地里,它就可以长出一堆的小米来,它的生发之力是非常旺盛的。牛奶就属于衍生物,把牛奶种在地里,就什么也长不出来。
春天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多吃种子,少吃衍生物;第二条原则:是吃陈粮。
养生的“生”字,就是非常注重生发之象。因为春天主生发,而这个季节我们吃的都是陈米,陈米在热量上、生发之力上和味道上都偏弱、淡味。而淡味最养脾胃。
此外,脾胃虚弱者和老人吃陈粮比较好,这样就等于是慢慢地生发,不会太过。太过又容易上火了。
(这个观点来自中国中医药大学的曲黎敏教授,我按自己的理解把它写通俗了点。)
雨水“发陈”,八虚排毒
雨水期间,借大自然“发陈”之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来排清毒素,效果更明显。
人体的八虚位置如此地容易淤积毒素。
初候,獭祭鱼。
雨水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了,捕捉到鱼后它们会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
二候,候雁北。
五天过后,南方天气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
再过五天,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气候学上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日趋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
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雨渐多。此时节,东风解冻,散而为雨。在春雨的滋润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中钻了出来,树木也开始抽出了嫩芽。
雨水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真正的到来,气温不断上升,降雨也不断增加。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时节虽然渐暖,但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乍暖还寒。专家提醒说,公众要格外注意保暖,穿衣着装要谨记“春捂”原则,以防着凉感冒;加强锻炼身体,可做些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较为轻松的运动,以增强自身抵抗力;注意健脾养胃,饮食上少油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总的原则是“少酸多甘”。
不要过早减冬衣
需要提醒的是,大众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保暖的重点在腿脚
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更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
年老体弱者少用冷水
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尽管养生道上有种说法,称常年用冷水洗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另外,在春季时期,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风筒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