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而梦境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光怪陆离,似乎不受人们的控制,但是人们对梦的研究却从未停止过。对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人能够控制自己梦境的内容吗,欢迎参阅。
人能够控制自己梦境的内容吗
较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克雷特曼实验室的德门特和沃尔珀特两位学者。最初他们注意到,大多数刚来到睡眠实验室的新的受试者,在叙述他们梦中的故事经历时,常常把睡眠实验室这个新奇的环境编入到各自的梦境情节中。
很显然,睡眠条件的改变会在梦境中得到反映。德门特和沃尔珀特从中获取启示,并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
实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改变受试者睡眠时的环境条件,看它会不会在梦中得到相应的反映。整个实验分三部分,先用冷水淋,继之以强光,然后再放音乐,结果在受试者的梦境报告中,只有42%涉及水,23%谈到光,9%提到音乐,这些数据看来并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1966年,P·毫里设计了过量法实验。他要求受试者在临睡前干6小时的体力活,可是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人在梦中根本没有出现体力劳动的内容。毫里据此提出了“平衡互补”的理论,他认为清醒时的生活与梦境是平衡互补的,比如白天体力活干得多了,在梦境中当然就不愿干了。
然而没过多久,“平衡互补”理论遇到了麻烦。 1968年,生理学家陶伯做了一个用“平衡互补”理论无法解释的实验。陶伯要求受试者连续两周戴玫瑰色的眼镜,结果他们在梦境中的景物也全部变成了玫瑰色,这显然表明清醒时的知觉感受延续到了梦境之中。不过,如果依照“平衡互补”理论,梦境中的景物应该是补色或无色才对,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以上许多的实验结果,使学者们做出了同样多的、大相径庭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似乎已经趋于明朗化,即清醒时的环境遇到某些特殊的改变,在梦镜中就会增加与此有关的新内容。然而目前的问题焦点是怎样才能确切地掌握环境刺激和梦境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只有做到这一步,方有可能达到控制梦境的设想。
精神分析派的理论认为,梦的作用在于心理方面,做梦是为了满足愿望,只要在清醒时愿望得到了满足,梦境中就不会出现这方面的内容。1974年。德门特精心挑选了一名受试者进行实验。这位受试者当时的强烈愿望是想吃香蕉奶油馅饼,在当他睡眠快进入到做梦阶段(眼快动睡眠期)时,三次将他唤醒,并每次都给他吃一块馅饼。
到第四次被唤醒时他说:“我正在喝咖啡和抽烟(平时他每次就餐完毕后都喝咖啡和抽烟)。”第五次唤时他说:“餐桌上给我上了一盘面条,我把它倒过了垃圾桶。”第六次唤醒他又说:“德门特博士,我梦见我正拿馅饼在喂给你吃。”这个实验结果表明,满足吃馅饼的愿望不能中止做梦,但是梦的主题将变为不愿意再吃东西了。
后来,威特金和刘易斯两名美国科学家利用刺激现实环境的方法来测量梦境内容。他们用的刺激物是四部电影片,一部是孕妇正在生产的过程;一部是原始部落人用锐利石片切割男性少年的包皮; 一部是母猴将死去的小猴撕开吃掉的经过;还有一部是平淡的风景片。
结果根据受试者的报告表明,前三部影片的内容被较多地编入梦境,而平淡风景片则根本没有。以上实验似乎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外界刺激比较强烈,那些刺激在梦境中出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此说法得到许多学者们的赞同。
关于人是否能控制梦境内容的问题,迄今为止能够做出的回答仅仅是;入睡前后的外界刺激看来是可能被编入梦境的。不过涉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生理机制和它的规律性,由于变化因素太多,目前还难以将它规范化。
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们都感到,通过控制入睡前后的条件来影响梦境内容的实验十分复杂和困难。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卡特赖特所说的那样:“假如入睡前十分口干,有人会梦见海洋,有人会梦见沙漠,也有人会梦见谁也无法理解的、但与口干有联系的某种情绪状态。”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有一套更为精确的度量梦境内容的方法,然后才能理解梦的意义,最终达到控制梦境的目的。
清醒梦境,是一种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甚至可以操纵自己的梦境的一种情况,而且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梦境体验,做梦者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梦境中,甚至进一步控制梦的内容。说到奇妙是因为梦境往往是无限制的,比如飞翔,穿越。清醒梦的经历并不是睡醒后,向他人复述梦中的感觉,而是在自我感知清晰的状态下,体验梦境。
科学家发现,当人们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眼球会快速转动。有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眼球的转动其实和人们在梦境中的意识,或者和看到的内容有关。清醒梦的诱导方法之一和快速眼动期有关。
清醒梦境一般分梦中导入和清醒导入两种方式,梦中导入即从一个正常的梦开始,最终合乎逻辑的导出自己其实在梦中,一般有暗示,仪器提醒等方法。清醒导入则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自我锻炼。
1、借助外部刺激,利用一些外部的设备帮助自己进入清醒梦境。比如特制的眼罩,它可以在你快速眼动期时发出一束光,在梦里看见这束光时你就知道自己在做梦,从而引导出清醒状态。
2、自我暗示,睡前不断暗示自己接下来会做一个清醒梦,你所想的会很容易变成你接下来所做的。
3、记忆推导法,睡前可以重复这句话:“下次我在做梦的时候,我一定要记得我在做梦”,提醒自己记得认清自己正在造梦。
4、清醒导入,需要更多的自我训练,基本方法是训练身体先于意识进入睡眠状态,例如瑜伽,计数,控制呼吸等方法。然后意识再进入睡眠,在此状态切换的一小段时间,会有比较奇特的体验,如快速下坠,沉陷等感觉。这种情形正好和白日梦相反,白日梦是身体没有进入睡眠,而思维已经专注于其他游离与身体反映之外了。清醒导入的清醒梦,是身体先进入睡眠,而保持思维的意识,再陷入睡眠。
一种是自发性的,也就是自己的意念所引发而起的梦境;一种是他发性的,受到外在环境、人、物的影响、刺激而产生的。做梦的原因,多半是各人心态所显示出来的景象,同时也可能是各人对现实环境的分别意念所引起,因此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梦是白天思想的延续。”
有人说梦很灵验,梦见自己病了,就真的生病。这其实是人生理的一种反应,可以看作是梦对生理的一种暗示。比方说循环系统有了毛病,血液流通不顺畅了,自己还未感觉到病的征兆,这时候,生理有了直觉感应,就会透过梦境发出预示,往往就会梦见浩浩荡荡的河水,滔滔不绝的江流,这是因为循环系统与流水有关。
梦有很多种情况,非常的复杂,他们会是心理的幻象、生理的反应等等,而我们不免通过梦,可以有所警惕甚至更加了解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