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传统文化 >

大寒节气的来历是什么

| 枝寅

大寒节气的由来是什么?24节气在我国的存在已经有一定的历史,据说早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24节气的部分节气。后来慢慢演变,便有了今天的24节气。其中,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大寒节气的来历是什么。

大寒节气的来历是什么

太阳到达黄经300°时称为“大寒”,而大寒节气经常出现在每年1月20日前后,古人对大寒这一节气最直观的感受是冷到极致,所以将其称作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中记载到,“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关于大寒的俗语

大寒时节,寒潮南下频繁,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呈现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严寒景象。然而在很久之前,农民会根据大寒气候的变化来预测来年的雨水和丰收情况,在我国很多地方,人们都会流传关于大寒的俗语,来便于更早的安排农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大寒见三白,农民衣食足”、“大寒白雪定丰年”、“大寒无风伏干旱”等。

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

一、祭灶

在大寒期间,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日,所以祭灶是大寒重要习俗之一。在中国的传说中,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的神,负责监察人们平时善恶,并在每年岁末向玉皇大帝汇报。祭灶时,人们通常会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可以不让灶王爷说坏话。然而这一习俗只在少部分地区保留着,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大城市里,几乎看不到灶这一工具了。

二、蒸煮糯米饭

在广东佛山,大部分人会在大寒时节吃糯米饭。因为大寒节气的温度较低,人们需要的热量较多,而糯米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具有御寒滋补功效。

三、捉田鼠

大寒时节,全国各地的农活都很少,而在广东岭南地区,在大寒的时候会有联合捉田鼠的习俗,因为这时候的农作物已经收割完了,而平时见不到的田鼠窝都会显露出来,因此大寒成了岭南当地人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

四、尾牙祭

尾牙来源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而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所以在大寒这一段时间里,生意人会设宴,而白斩鸡是宴席上重要的菜之一,据说鸡头朝向的那个人,第二年将会被老板解雇。

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

常年大寒节气,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

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大寒节气,全国各地农活依旧很少。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作准备;或者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南方地区则仍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因为这时作物已收割完毕,平时见不到的田鼠窝多显露出来,大寒也成为岭南当地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除此以外,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及早安排农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广西)、“大寒见三白,农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丰年”(贵州)、“大寒无风伏干旱”(河北)等。

大寒节气的由来

寒是我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6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