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传统文化 >

龙凤纹样的文化传承

| 金红

龙风纹样起源极早,商代的青铜装饰纹样中就有两尾龙纹、蟠龙纹、蝉纹、蚕纹、鱼纹等,西周前期有凤纹、鸟纹、象纹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龙凤纹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龙凤纹样的文化传承,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龙凤纹样的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龙纹知识概述

龙,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图腾,是古代帝王“九五之尊”的象征。我国古代瓷器上多见龙纹图案。先秦时期,龙纹的形象并不复杂,其形象粗犷质朴,多如爬行动物。

大约在秦汉时期,龙纹开始出现了龙爪,但是此时的龙纹并没有鳞片,龙的形象类似于兽状。

唐五代时期,龙纹身体粗壮,多和宝珠、火焰、波涛、云朵等组合使用。

宋代的龙纹多呈蛇形,火焰、宝珠呈燃烧状,而且各个名窑的装饰不一,如定窑喜用刻花和贴花工艺,吉州窑喜用剪纸贴花工艺,磁州窑喜用白地黑花等工艺。

元代的龙纹多采用模印和钴料绘制的形式,龙纹时常和云朵搭配使用,一般以螭龙居多。大件瓷器的龙纹繁复,而小件瓷器的龙纹简洁。

明清时期,龙纹的形象更加完美。不仅彩瓷,青花瓷上也多见龙纹装饰。

明代洪武时期,龙纹的身体较细长,有五趾龙爪。

明代永宣时期,龙纹多为云龙、海水龙、翼龙、花间龙等形象,张口伸舌的居多。

明代成化、弘治、正德三朝,龙纹多为闭嘴龙,时常和莲池、花丛等纹饰组合使用。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龙纹身体多细长,龙嘴似猪,俗称为“猪嘴龙”。

一般来说,明代官窑多使用龙纹,而民窑使用龙纹大约是在明代中期之后,而且多为三趾和四趾。明代晚期的民窑器物上多见螭龙纹饰。

清代各种釉色的瓷器上都有见龙纹图案。清代顺治时期,龙纹多带有明代遗风特色。

清代康熙时期的龙纹姿态凶猛,有着“老龙”的感觉。

清代末期,龙纹姿态已经全无凶猛之意,更多的是简约、呆滞之感。

中国古代凤纹知识概述

凤纹,是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朱雀演化而来。凤为百鸟之王,是中国古代瓷器上的常见纹饰。

唐宋时期的凤纹形象多为鸟嘴、蛇颈、长足、巨尾等,而且凤冠如孔雀的翎冠。

元代瓷器上的凤纹形象和鹦鹉类似,凤眼呈圆形,凤身有鱼鳞片,凤尾分叉,而且凤纹多和其他纹饰组成使用,如凤穿牡丹、凤菊等。

明代瓷器上的凤纹形象眼部和颈部多细长,凤喙较短,凤身羽片较大等。

清代瓷器上的凤纹形象多和龙纹组合使用,有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如凤爪多绘制成龙爪,装饰效果十分明显,俗称为“龙凤合一”。

民族精神的象征

塑像立在青衣江畔的市博物馆外,常引来市民和专家们的目光。

龙、凤,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标志、符号和象征。

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而凤则有“羽族之长”、“百鸟之王”的美称。

随着一代代文化流传,龙、凤所具有的美好深意被人们融合在一起: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并用而成龙凤呈祥。

龙凤呈祥的文化延续至今,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之中。其寓意却均是恒久流传的象征和谐、求吉祈福、吉祥福瑞。传说中的龙有种种神性,倘若这些神性要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力”,力量的力;凤也有种种神性,这些神性也可以归结成一个字,那就是“美”,美好的“美”。龙是力量的象征,凤是美丽的象征。

龙和凤的结合,是力和美的结合;龙和凤的对应,是力和美的对应。龙的力为凤的美提供着支撑和归宿,凤的美为龙的力提供了目标,增添着特别迷人的风情。

在中国封建时代,龙凤是皇帝在宫廷装饰中的专属标志。

现在,龙凤图案在民间艺术中更为广泛应用,表现内容和形式也更丰富,风格也更多样,其吉祥寓意也更为功利和鲜明。其中最突出的象征意义是爱情幸福、夫妻和谐。像鸾凤和鸣、凤戏牡丹、凤穿牡丹、龙凤呈祥等常取此意。

至于用于装饰造型则更是俯拾即是,如剪纸、年画、玩具、织绣、编结、木雕、石雕、砖雕、 陶瓷、印花布等,其形式自由,风格较少神秘,更多的是亲切自然和朴实健康。

龙凤,是华夏民族精神理念的象征和审美形式的体现。

传承传统吉祥文样的重要意义

传统吉祥文祥对于中国而言是丰富的文化宝藏,是中国古代人的智慧以及工匠精神的展现,体现着一代又一代手工制作者的热情和心血。这些传统吉祥纹样有着福禄喜等吉祥的象征意义,在人们眼中,它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这些传统的吉祥纹样来源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构思精巧,寓意深刻,是设计者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甚至神话等题材,经过独特手法,结合民间的风俗习惯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纹样。它表现着人们对各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生活充满了期待。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的又一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为了让吉祥的事情发生,满足人们在想象中中对吉祥事物的渴望,于是便有了吉祥。由此可见,吉祥具有鲜明的理想化特点,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美好的祝愿以及追求,盼望其發生,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之情。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传承现状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已经被列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这种手工制作的传承仍较少,要想将中国传统纹样继续传承下去,就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以及内容形式等等进行一定的创新。但是由于很多人对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并不了解,或者说了解的并不深入,要想将这种中国传统纹样继续传承下去,就要找到能够继续传承中国传统纹样的年轻一代,但是就年轻一代而言,要想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中国传统纹样的传播中来,需要的是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将传统吉祥纹样传播到他们之中。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非遗传承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进行继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非遗传承在现代美术中的继承与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深入挖掘,开采内容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起源其实跟五行以及阴阳学说有一定的联系。它体现的是中国人对于吉祥事物的美好,期待和愿望,以及对真善美等事物的追求。它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想象以及民风民俗的深刻体现。而到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对于这种吉祥纹样的理解也就渐渐的淡化了。而要想将传统吉祥纹样继续传播下去,就要将其体现的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文化底蕴传播给人们,并且要将其内容中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挖掘和展现,以便人们更好的理解传统吉祥纹样的在当今时代的意义以及时代价值。对中国人来说,对于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是一直不变的,可以从这一个点对传统吉祥纹样进行深入剖析,让更多的现代年轻人理解这种传统工艺的丰富意蕴,体现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这是我们要学会深入开采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深刻内容,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以便于再利用各种传播形式对其进行传播的时候,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其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例如,传统吉祥纹样当中真乃征召,民间以为吉祥事与凶险事都有预兆和兆头,为了促使吉祥事物的实现,满足观念中对吉祥事物的追求,便有了吉祥的崇尚,在远古时代就将福善之事、嘉庆之征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式,形成绘画的这样的形式,便是吉祥纹样的前身。这种有关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故事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结合,能够更加引起现代人对这种事物的兴趣,或者以一个故事作为切入点来对某一个具体的吉祥纹样进行讲解,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让年轻人去理解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掌握其内在丰富的意蕴,并且生发对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这种对于中国传统纹样内容的深入剖析和理解,就是一种能够很好的将传统吉祥纹样传播以及发展下去的手段。

(二)创新形式,激发兴趣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不愿意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壮原因,就是有的传播和传承的形式过于枯燥,以内容的反复讲解为主,使得很多人丧失了对了解这些文化的兴趣。送吉祥纹样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仅仅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展现在现代人们面前,很多人或许会惊叹这种传统吉祥纹样的精美,但是同样人们也仅仅只会留有一些很浅薄的记忆,不会愿意去深入挖掘这些传统吉祥纹样到底代表了什么,以及它未来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下去。所以,对于传统吉祥纹样的形式进行创新,也有助于对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进行有效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对于这种传统吉祥纹样的传播形式进行创新呢?例如,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传统吉祥纹样在生活当中的运用来激发更多的人去了解他,比如传统吉祥纹样,其实在绘画以及语言运用中有很多的体现,在绘画中,例如,古人有人云“与人之善,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则其香化矣”,在吉祥画里,人们习惯芝兰同用,比喻君子之交。而在语言方面,传统吉祥纹样体现在谐音方面,连中国人都希望讨一个好的“口彩”,而这种口彩便是一种吉祥的体现。能将这种传统吉祥纹样的形式及时向年轻人进行传播,激发他们对于传统吉祥纹样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传统纹样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当他们有了兴趣去深入挖掘传统吉祥纹样的内容时,在现代社会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现这种传统吉祥纹样。另外,也可以采取传统吉祥纹样故事讲解的形式,故事往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果能用故事的方式去对传统吉祥纹样进行了解,那么很多愿意听故事的现代人将会更多地去关注传统吉祥纹样。

(三)结合实际,保留意蕴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流传至今,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代表了福禄寿喜等等吉祥的观念,所以要将传统吉祥纹样发展下去,必然不能丢掉其最重要的意蕴特征。而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更加广阔和丰富的融入到现代社会当中。具体的时间能够让人们也更加具象化的方式去感受中国传统纹样,直观地理解其变化发展以及丰富内蕴。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实践相结合,是发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现在各个省份的博物馆,对于很多中国传统的习俗文化都有展示,像皮影等等也曾经在成都博物馆展览并且取得成功。如果能将中国传统纹样以绘画的形式在博物馆中进行展览,并由专门人员讲述他的起源,或者用一些美术手段将其呈现在大众面前,那么对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传播也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描述的时候,不可避重就轻,过分地描述其外在,而忽视了其内在丰富的意蕴和内涵。结合实际情况,运用艺术画的方式到实地去展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并在展示的过程中保留其丰富的内容,让更多现代社会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丰富内涵,促进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继承与发展。


3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