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篆刻印章的起源

| 金红

中国篆刻的历史晚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艺术性质的篆刻萌发于宋元时期,其目的在于艺术,创作者是文人,是艺术创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篆刻印章的起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传统文化篆刻印章的起源

传统文化篆刻印章的起源

篆刻的起源

篆刻兴起于先秦,兴盛于汉,衰落于晋,失落于唐宋,复兴于明,复兴于清。距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篆刻,在起源至今3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经历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篆刻”在中国的历史要晚于中国书画的历史。“篆刻”的艺术性萌芽于宋元时期,其目的是艺术,其创造者是文人,是艺术创作。

印章的起源

“印章的起源应该是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后。那时,商品交换日益频繁,需要有一种信用的凭证,保证货物的安全转徙或存放,印章就在这个需要上通过群众的创造而产生。刘熙《释名》卷六《释书契》:“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虽然末必是玺的本义,却道出了早期玺印的作用。”

篆刻艺术的发展

篆刻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汉朝时期,篆刻艺术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篆刻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当时的宰相、篆刻家、书法家、诗人等多重身份的张衡,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篆刻家。

张衡的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篆刻之神”。

唐宋时期,篆刻艺术的广泛发展和重视,使得篆刻家们的艺术作品逐渐成为文人雅士中的时尚之一。在唐代,南方的吴门派篆刻家和北方的魏晋派篆刻家各具特色,为篆刻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贡献。

在宋代,篆刻艺术达到了巅峰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篆刻家和作品,其中以郑板桥和杨凝式最为著名。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且对后世的篆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仍在继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篆刻家和作品,其中以唐伯虎、陈淳和卢松等最为著名。

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地开拓创新,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和技艺,为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不同篆刻派系和风格

在篆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系和风格,下面是一些著名的篆刻派系和风格:

隶书派:

隶书派是篆刻中的一种风格,其特点是用笔硬朗、方正、准确,字形挺拔、稳重、端庄,对篆刻和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的隶书派篆刻家有张猛龙、董其昌等。

汉印派:

汉印派是篆刻中的一种流派,其特点是以汉代印章风格为基础,结合了后世的艺术元素,注重形神兼备、雅俗共赏,对于篆刻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都有很大的意义。著名的汉印派篆刻家有王铎、陈衍等。

吴门派:

吴门派是篆刻中的一种流派,其特点是形式多变、工艺复杂、用笔细腻,侧重于字体造型和印章图案的创新,对于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的吴门派篆刻家有徐邦达、朱敬则等。

魏晋派:

魏晋派是篆刻中的一种流派,其特点是典雅古朴、清新俊逸、笔法优美、用墨精细,对于篆刻和书法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著名的魏晋派篆刻家有王羲之、谢灵运等。

楷书派:

楷书派是篆刻中的一种风格,其特点是清晰简洁、端庄凝重、规矩严谨,对于篆刻和书法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楷书派篆刻家有刘志渊、何绍基等。

除了上述几种著名的派系和风格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篆刻派系和风格,如唐宋派、明派、清派等,它们都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篆刻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和演变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篆刻艺术推动了汉字的标准化和发展。篆刻的发展促进了汉字的标准化和演变,让汉字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文字,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篆刻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篆刻艺术在形式和技法上都有很多与书法相似的地方,两者之间互相借鉴和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篆刻艺术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篆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通过篆刻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塑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和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篆刻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篆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许多著名的篆刻家的作品都成为了文化宝藏,备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总的来说,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汉字的标准化和发展、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以及具有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章的不同材质

印章的材质,也就是其篆刻成章时所用石料,因种类较多,不作赘述,仅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如寿山、青田、昌化、巴林石,中国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

寿山石产于福建福州寿山村,石脉散布于乡间十几公里方圆的群山溪野之间,产量丰富,品类繁多,足有150多个品种。而寿山石被人们发现并用作雕刻材料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其石性石质和寿山石不大相同。以青色为基色主调,质地温润,色彩斑斓、花纹奇特,硬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应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印材之一。

昌化石产于浙江西北部的临安上溪玉岩山,色丽质嫩,适宜制印,已有600多年的开采史。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赤峰以北约100公里的巴林右旗雅马图山,石质温柔绚丽,是刻制印章的上好材料。其中以渗染辰砂而出现鸡血红者为极品。

巴林石早在唐宋时期已零星开采,上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开发,逐步闻名中外,被列为中国印石四大产区之一。

印章的作用

两汉以前,纸还未出现,当时印章多为封发物件、简牍,以防私自拆启。当时的公私文都是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绳的交叉处用潮湿的黏土贴牢,再在黏土上盖上印章,作为验收信件的质证,这是那时印章的主要用途。当然,也代表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和印记。

唐宋时期,古人善于写诗作画,由于当时的创作之风大盛,许多文人不再局限于诗画一体的艺术形式,而是将印章用于书画题识,使书画增色、达到整体平衡,印章在此便起到了为书画作品锦上添花的作用。

自元代以来,印章作为一种艺术品,更突出的是它的鉴赏作用,而其鉴赏大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印章本身,一是印文的篆刻,而两者之间又密切关联,无法分离。

印章的价值

我们这里所谈的印章价值,主要指其收藏及投资价值。近年来,许多的收藏爱好者都对印章收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除了因印章本身的材质、印钮、印文、薄意包含了绘画、书法、金石篆刻、雕刻等多种艺术样式,饱含着艺术价值外。

印章还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特殊载体,这也正是印章最有收藏价值的原因。

对于印章收藏者来说,有人偏爱它的材质,也有人偏爱它的篆刻艺术,其实无论是材质还是篆刻艺术,皆可以作为收藏投资的参考。

印章的石料种类比较丰富,如古时候常见的玉石和至今仍非常受欢迎的寿山石。它们本身都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由于这些石料本身比较难得,一方普通清代的鸡血石引首章的估价也在数万元左右,还有上涨的趋势。若再加之工艺精良且出自名家之手,那么价值便更是不可估量。


3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