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传统文化 >

处暑养生适于吃什么

| 柏鸿

据了解,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知道处暑吃什么养生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处暑养生适于吃什么,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养生适于吃什么

远离秋燥:蜂蜜、南瓜、山药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即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咳嗽、便秘等症。

南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健脾益胃;富含VA及VD,能够有效促进钙质吸收。

作为白色食物之一的山药,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

开胃三宝:胡萝卜、鸭肉、糯米粥

糯米含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另外,它还能够缓解气虚所导致的盗汗、妊娠后腰腹坠胀、劳动损伤后气短乏力等症状。

胡萝卜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之功效,适宜于皮肤干燥粗糙,或患毛发苔藓、黑头粉刺、角化型湿疹者食用。

鸭全身都是宝。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骨蒸劳热、小便不利、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

远离秋乏:茄子、西红柿、马铃薯

茄子不仅好吃,还有很多保健和治疗作用,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可以降血压。

西红柿所含的番茄红素和食物纤维有促进人体代谢、清除肠道残渣的作用。

“解疲乏”来点儿钾。据统计,钾的食物来源包括马铃薯、香蕉,西兰花、胡萝卜等。在这之中,马铃薯是钾含量的佼佼者!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养生之道,贵在得“法”。重要的是每天时时刻刻保持平常的心态,保持开心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处暑吃什么养生

山药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中医也认为,秋吃山药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本草纲目》记载,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它药用能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梨确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养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对急性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现咽喉干、痒、痛、音哑、痰稠、便秘、尿赤均有良效。梨又有降低血压和养阴清热的效果,所以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处。

银耳汤

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阴虚型神经衰弱和失眠多梦等。而且银耳为药食两用之品,药性平和,服用安全,能清肺之热,养胃之阴;能补脾开胃,滋润而不腻滞,有扶正固本和很好的滋补润泽作用。

鸭肉

处暑之后,炎热的天气一时半会还难以退却,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吃点可口的鸭肉吧,既可增加营养,还可除去秋燥。中医认为,鸭肉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具有养胃生津、清热健脾的功效。鸭肉适宜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老鸭汤富含骨胶原蛋白、钙、磷、铁等成分,更营养,也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潮流。《名医别录》中称鸭肉为“妙药”和滋补上品,民间认为老鸭汤是“补虚劳的圣药”。

处暑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一、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据媒体报道,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二、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三、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为如此,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五、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做一些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体育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六、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七、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2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