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传统文化 >

中国流行书法书风讨论

| 明君

关于认识中国书法备受争议的“流行书风”题记:我对流行书风无话可说,但对人为倡导的“流行书风”存有异议。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流行书法书风讨论,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中国流行书法书风讨论

中国流行书法书风讨论

从事理论工作,离不开演绎推理;在演绎推理中,我们常用到复合三段论。复合三段论是省略了一些前提或结论的几个三段论的结合。如果我们要从“流行书风”倡导者的言论中举出一个复合三段论的例子,那么,何应辉先生的下述语句便是:

任何艺术流派的成功,必须立足于一批真正的杰作。处于发展进程中的流行书风,既应……有待于其优秀的代表作者群……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并超越前人的精品。

从“既应”两字可以看出:“处于发展进程中的流行书风,既应……有待于其优秀的代表作者群……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并超越前人的精品”是这个复合三段论的结论,它省去的是一些前提。根据形式逻辑和复合三段论的知识,何先生不仅省去了“真正的杰作是指无愧于时代并超越前人的精品”、“只有优秀的代表作者群才能创作出真正的杰作”这两个前提,而且更重要的是省去了“流行书风是一个艺术流派”前提。

因此,从何应辉先生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所倡导的“流行书风”是一个艺术流派。

但是,当记者向另一位“流行书风”倡导者王镛先生提问:“听有些人说,你们四位主持人想通过这个展览(首届流行书风提名展)‘拉山头’,您怎么看?”王镛先生是这样回答的——

这么说的人我感觉到了几分恶意。“拉山头”,是要当“山大王”的,而且一定是有组织地控制一批人为自己服务。我们只是提一个名,搞一个展览,开一个研讨会,一没有组织,二也不想控制谁。……提名是“只认作品不认人”。既然不认人,怎么拉这个“山头”?再说了,如果想拉“山头”,当然要人多才能势众,那又何必不拉一个500人参展的作者队伍呢?

“拉山头”这个词多少带有一点贬义,这大概是王镛“感觉到了几分恶意”的原因,但是,只要我们如同对待“流行书风”这个词(原也带有贬义,王镛先生说它是“别人扔过来的一顶‘脏’帽子”)一样去对待“拉山头”这个词,将就将就,“拂去浮尘”,还是可以接受它的开门立派、倡导一种独特的审美理念的含义。然而,从王镛先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王镛先生否认了“流行书风”就是创立书法艺术流派的判断。

同样是“流行书风”的倡导者,何应辉、王镛对“流行书风”的“艺术流派”属性存在着如此差别,因此,对“流行书风”究竟是不是一个书法艺术流派的问题,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来说话——

它拥有一批代表作家:王镛、沃兴华、石开、何应辉等即是其中。

它具有明确的宗旨:“植根传统,面向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

它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尽管王镛先生说“我们只是提一个名,搞一个展览,开一个研讨会,一没有组织,二也不想控制谁。”但艺术上的“组织”不能从政治、行政角度去理解,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领导与被领导、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应把它看作一种艺术活动的安排和部署,所以,展览、研讨会就是组织,更何况这种展览、研讨会还计划举办二届、三届、甚至更多呢!

印章发展的高峰期

一、秦代玺印

在谈秦印之前,我们需明了秦印的概念,由于秦印直接地继承了战国秦印的形制,而西汉初又沿用了秦印的样式,秦又享祚太短,故准确地划分秦代印章较为困难,不妨宽泛地看待秦印,借用李学勤先生的意见:“秦印、秦封泥,应理解为年代可有上溯下延,以不远于秦代为近是。”①下面我们从官、私印章两方面来看秦印的特征和艺术上的特点。

1.秦官印特征

流传和著录的秦官印并不多,据罗福颐先生《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统计,即使包括汉初的官印也不过94方,这些官印有两大类:一是官吏专用的职官印,二是官吏公用的官署印。

职官印在秦官印中占小部分,而且高官很少,仅“昌武君印”、“长安君”、“广口君印”三方封君爵号印属身份较高的贵族用印,其他的职官印地位一般较低,如“漉(废)丘左尉”(图2.3-1)、“杜阳左尉”(图2.3-2)、“高陵右尉”都是地方县级官吏,“右司空印”、“邦司马印”(图2.3-3)是中央官吏的属官,“章厩将马”(图2.3-4)是管理马厩之官 ,而“御府丞印”、“南官尚浴”(图2.3-5)、“弄狗厨印”(图2.3-6)则是宫廷里的职官印。

官署印在秦官印中占大多数,形式上有方寸印,也有半通印。半通印的品秩较低,仲长统《昌言·损益篇》有“身无半通青纶之命”句,其中以“半通”喻官职①李学勤:《秦封泥是秦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之微,而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用半通印的官员俸禄一般在比二百石以下。我们从官秩不高的乡吏所用官署印来看,方印和半通印并存,且为数不少,可知以官秩的高低来区别印之大小,在秦时尚未形成严格制度。方形的官署印有“中行羞(馐)府”(图2.3-7)、“泰上寝左田”(图2.3-8)、“宜阳津印”(图2.3-9)等,半通印有“敦浦”(图2.3-10)、“私府”(图2.3-11)、“菅里”(图2.3-12)等。

书风讨论拓展

它有旗帜鲜明的艺术主张:除了宗旨所表露出的观点外,从《首届流行书风提名展专辑1》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流行书风”倡导者非常强调以下几点:①“民间书法”也是传统的内容,它与“名家书法”并为两大传统系列;②“整个书法史,就是一部变形史”(王镛),书法创作是对汉字形体的艺术变形,“丑书”是汉字形体艺术变形的产物,因此,它具有艺术存在的合理性;③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这决定了书法创作“多元化”的艺术格局;④“书法史基本上是一部流行书风史”(王镛),“一个时代如果没有流行书风,那它在历史上将是‘空白’”(沃兴华);等。

它通过刊物(《首届流行书风提名展专辑1》)公开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张,同它的反对者或其它书法艺术流派展开论战。

拥有一定数量的代表作家是艺术流派形成的先决条件;明确的流派宗旨、稳定的组织形式、旗帜鲜明的艺术主张、举办刊物公开宣传自己的艺术观,并同它的反对者或其它书法艺术流派展开论战,这些都是自觉的、严格意义的艺术流派存在的鲜明特征。所以,何应辉、王镛、沃兴华等所倡导的“流行书风”不仅是一个艺术流派,而且是自觉的、严格意义的艺术流派。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把何应辉、王镛、沃兴华等倡导的“流行书风”与通常我们所说的“流行书风”区别开来,二者的关系就好比“现代派书法”与“现代书法”的关系。作为本文的作者,我对“流行书风”无话可说(诚如人们所指出的那样:它不具有学术价值,缺乏研究的意义),但对人为倡导的“流行书风”存有异议。

尽管“流行书风”是一个自觉的、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流派,但是它所倡导的艺术观是有问题的,这得先从“流行书风”的本质说起——

何应辉先生写道:

……二十年间,又先后形成了数种各具共性特征且有着相互内通性的艺术追求,风靡书坛,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主流风格形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流行书风”。

由此不难看出,在何应辉先生的眼里,“流行书风”指的是“风靡书坛,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主流风格形态”的“数种各具共性特征且有着相互内通性的艺术追求”,——“共性特征”和“相互内通性”是“流行书风”的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

但是,“首届流行书风提名展”强调“张扬个性”;在“流行书风”倡导者的言谈中,又多处不忘“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鼓吹。这样,在“流行书风”的本质中,就出现了“共性”、“内通性”与“多元化”、“个性化”之间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

这个矛盾在书法实践中是不能解决的,在理论上也难以自圆其说。所以,石开先生不得不承认:

流行书风最大的隐患是雷同。……所形成的个体面目难免有趋同的倾向,个体间的个性差异很难悬殊,这是个大问题。


2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