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不打雷的下面一句是什么
农谚“惊蛰不响雷”的下面一句是“旱到四月头”。
字面的意思是说到了惊蛰节气的时候,如果还没有响雷,那在后期的雨水就比较稀少,将要持续到四月初。在正常年份,一般都是惊蛰响雷。在民间一直有着“惊蛰始雷”的说法。如果在惊蛰节气当天响雷了,那表示这一年会风调雨顺,这样农民就会有好收成。如果这个时节没有响雷,那就表示最近的天气少雨,自然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旱情。
惊蛰作为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节气正处于“九九”艳阳天,气温也逐渐回暖了。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天气预报,农民为了更好的安排农事劳动,就通过观察24节气时的天气情况,并且在长期的摸索之后,把这些经验总结成为了农谚。
打雷是空气对流所形成的,所谓空气对流,从表面看也就是“云”动。俗话说:“惊蛰云不动,寒到五月中”,“惊蛰冷,冷半年”,“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惊蛰刮大风,冷到五月中”。
从这些谚语中就能看出,惊蛰节气是最该打雷的时候,如果惊蛰节气不打雷,粮食的收成就不好。由于以前的土地贫瘠,一亩地本来就打不下多少粮食,如果再遇到粮食歉收,那就是灾荒之年,人们就吃不上饭了。
俗话说:“惊蛰不闻雷,遍地出盗贼”,意思就是惊蛰节气不打雷,人们就吃不上饭了,饥饿的人们就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或者啸聚山林成盗贼,不是饿死就是战死,所以说:“惊蛰不闻雷,遍地添新坟”。
特别是今年的惊蛰节气是二月初三,前一天就是龙抬头,龙抬头也就意味着打雷下雨,所以今年惊蛰节气是最该打雷下雨的时候。当然现在的降雨似乎与庄稼的收成没有多大关系了,无论是什么样的年景,人们听到的都是好消息,要么连续十年大丰收,要么连续五年增产。
“惊蛰闻雷,麦米似泥”
这里说的是在惊蛰节气来临之后,出现了打雷天气,预兆庄稼大丰收。这里用“闻雷”来说明是听到打雷的声音,这样就说明在惊蛰时节出现打雷天气。打雷之后,雨水就跟着来,而春雨是对农作物生长非常好的,如“春雨贵如油”就是这个说法。
“麦米似泥”这里说的是小麦和稻米等农作物将是大丰收,所以农作物像泥巴一样不值钱。
而老祖宗说“惊蛰不闻雷,遍地添新坟 ”这里其实是从反面说明惊蛰时节要出现打雷天气才好,而没有打雷的话,说明接下来的年景不是很好,不然也不会出现遍地出现新坟头的说法,具体来说:
惊蛰不闻雷”这里说的是在3月5号惊蛰来临交节之后,在春分节气之前,也就是惊蛰三候期间,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这段时间内,差不断半个月时间,“不闻雷”指的是没有听到打雷的声音,这说明惊蛰时节没有出现打雷天气。
我们知道,惊蛰时节打雷之后就会带来雨水,而雨水对春耕春播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没有打雷,降雨就遥遥无期,这农作物生长不好。
“遍地添新坟”这里说的“新坟”就是说明新去世人员的坟墓,这里说明遍地都在添新坟,说明去世的人很多,这些人怎么去世的,就是因为没有好收成,没有吃的,导致饿死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惊蛰时节出现打雷天气,那么预兆风调雨顺。还好,今年惊蛰很多地方已经听到春雷炸响了,预兆好年景。
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惊蛰冷,冷半年。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