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百科知识 >

剪纸的民间传说故事

| 艺洁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这门艺术的文化历史悠久,一代代传承下来,有了现在的发展,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剪纸的影子,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剪纸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剪纸的民间传说故事

“剪纸”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在造纸术发明之前,这种艺术门类也逐渐的具有了雏形。而今在中华大地上可以看到玲琅满目的各种剪纸样式。因为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那么在我们诸多文化的门类中,有很多很多都是神所给人流传下来的,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人间的文化,而另一方面是展示他们自己生命存在的特点。

汉朝时期,那个时候刚刚发明了纸不久,一位书生(当时的我),十分的落魄,家里有一位身体不好的妻子——似玉,还有一个6——7岁的男孩:碧玉。

这位书生真的很有才,可是就是没有人赏识,无人问津。而且手脚比较笨,干点别的还是不是很行,幸好有时妻子给别人帮点忙,帮人做点衣服赚点钱,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度日!使我欣慰的是,我的碧玉十分的懂事和听话,别看年纪很小却帮助母亲烧饭洗碗,从来不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吃的玩的。

这年冬天特别的寒冷,在接近年关的时候,似玉身体又有些感觉不舒服,有好几日下不了地了,眼看家里的米只剩下那么一点点了,我很着急,于是到一些大户人家央求,是否需要写字,因为我为人很刚直,不愿意向别人讨要什么。可是那些大户人家对此都不感兴趣。无奈我只好饿着肚子回往家里走。

走到半路,天下起了大雪,呼呼的北风冻得我特别的冷。我急急的往家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发现一位老太太倒在了那里,老人家穿的很是破烂,左手拄着一个棍子,右手拿着一只破碗。我看到这里心生怜悯,赶忙把老人家扶起,搀着她走到了屋内。

进到屋内,我向似玉告知原委,碧玉主动去烧水,似玉强撑着病弱的身体,把家里仅剩下的一点点的米拿了出来,熬了一大碗稀粥。这时老人家慢慢的缓醒过来,我赶紧把稀粥弄得不烫嘴的程度,慢慢的让老人喝下。时值天色已晚,老人好像明白过来什么,问:是你们救了我?你们也一起吃饭吧!似玉说,“我们不饿,老人家您先吃吧!”“唉!那我就先吃了!”老人家无奈的说。

我现在心里为了晚饭发愁,但是又不便说什么,于是索性拿出笔来在一张拣来的纸上写一个“福”字。

当喝完这碗稀粥,老人的身体似乎恢复了很多。于是站起身来四处打量这间屋子,一看是穷的可怜,几乎什么都没有。看了看似玉,说,孩子你身体不舒服吧!似玉说,每年到冬天这会儿都是这样,身体总是不舒服。老人从怀里摸出一种像草药一样的东西,说,烧点水,把它放在里面,熬水喝了之后,你的病就会好了!

又回身看看我写的“福”字,拿起来似乎要看的真切,可哪知道,她用手三下五下给撕了!我当时就急了,这张纸是我好不容易拣到了,我们一家救了您,要过年了,我们家想贴个福字,以求明年的好运,可……您为何要把它撕掉呢?老人家不紧不慢的说到:把我撕的“福”字展开来看看是什么样子?

碧玉好奇跑过来慢慢的把它展开,呀,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个福字被一条大鱼围着,而且经过这番“撕”之后,福字更有立体感了!把小碧玉乐得小嘴都合不上了,把这张纸抱在胸前让他妈妈看,还说这样好不好看!

老人家不等我们说什么,又从怀里掏出一些钱来说,“我看的出,你们能把最后一碗饭给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就说明你们一家是一个德善之家。你们目前所遭受的一切,其实也算是劫数吧!现在也算应该过去了。我这里有一点钱,你们拿去买点米,让你的妻子和孩子过一个好年,你的妻子从此以后也不会得病,你的孩子以后也会有很好的前程,而且我一会儿告诉你的妻子,怎样才能把一般的字变成这种东西,你把这种”纸“拿到集市和那些富贵人家那里,肯定会卖一个好价钱!”说着就把怎样做好这门手艺的办法告诉了似玉。

此时我们才明白今日我们遇到了神仙,于是我带着似玉和碧玉跪在地上,连连叩头说,敢问是哪位神仙?老人家似乎有些意外,连连说,“我嘛,算不上什么神仙,我只是受一位神仙之托,来到人间,察访看看有无德善之人,然后把这种技能传给他。来的时候,那位神仙叮嘱我,要我找到你,试试看你行不行,行,就传给你这种技能,不行我们只好另找别人。这下好了,你们在两千年之后,再相互遇到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忘记此事呀!”

 山西吕梁剪纸的文化属性

透过吕梁剪纸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文化属性。剪纸所折射出来的吕梁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吕梁剪纸的民族意识。在吕梁剪纸文化中,有着吕梁人自身对于自然的解读和认识,吕梁人质朴、坚毅的鲜明个性和对美好生活不断追求的理想和信念。这里的剪纸借助黄河、土地、自然、人、动物的题材表达着吕梁人自身的情感。自古以来坦荡、豪放、不加掩饰,成为吕梁人性格中的一部分,一直延续到今天。窑洞文化成为吕梁剪纸不可或缺的哲学观念,剪纸也是吕梁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表达生活态度和生存意识以达到共鸣的民族元素。

2、吕梁剪纸的历史内涵。吕梁位于黄河中部,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吕梁”一词早在《尸子》一书中就有记载:“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文物掌故集》记载:“吕梁山,即谷积山,亦书为骨脊山。骨脊之义,与吕梁相通。吕,骨脊也。”又载:“吕梁之名,由来已久,吕氏春秋载吕梁未发,盖河水中有石绝处也。今离石西有此悬绝,世谓之黄梁。石绝水为梁,大石在水中,禹发而通之。”吕梁石楼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商代青铜器,可以看出吕梁剪纸受到原始青铜器纹样的影响。离石、柳林、中阳发掘了大量汉画像石,吕梁剪纸也带有汉代雄健的风格。历史上不断有北方少数民族移居吕梁,吕梁至今保留了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和风俗,这些习俗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吕梁民间剪纸艺术中。吕梁剪纸艺术通过历史的凝练,世代相传,形成了古朴、浑厚、粗犷的艺术风格,成为吕梁地区重要的精神财富。

3、吕梁剪纸所包含的民俗意蕴。剪纸已成为吕梁民间生活的一部分。在吕梁凡是有大的民间活动都离不开剪纸,逢年过节妇女忙着剪窗花、门神、挂笺、吊帘、灶台花、中堂花、顶棚花和炕围花等。其剪纸纹样主要有福字、喜字、狮子、老虎、钟馗、牛、羊、猪、鸡、鱼、鹿、鹤以及神仙人物、花草树木等,搭配红色的对联。门、窗户、天窗、天地窑、牛马圈、鸡窝、猪窝、碾子、石磨以及院子里的树木上面,都以红色为主色调装扮得焕然一新。每一项剪纸内容都有其相对的粘贴位置,这都是不成文的规定,例如:钟馗不上炕,老虎不下炕。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欣赏、比较、赠送剪纸,看谁家的窗花最漂亮,谁家的窗花表达了什么意思,谁家的媳妇最心灵手巧,尤其是孩子们,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好不热闹。结婚人家要请来当地最有名望的剪纸能手,剪纸的内容多是双喜、龙凤、鸳鸯、男女双方的属相,还有“坐莲娃娃”、“喜娃”、“莲生贵子”、“扣碗”、“石榴生子”等,借此表达夫妻恩爱、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还有拜寿、小孩满月、小孩百天等(学习剪纸小孩:剪纸小孩教程)都有以相应内容为主题的剪纸。剪纸在民间还以布艺的形式应用在门帘、小孩衣服、书包等其他方面,使其具有装饰的意味。剪纸成为人们沟通、礼仪、表达情感、寄托希望的载体,融入吕梁人的精神生活中,反映出吕梁人鲜活的精神意识。

4、吕梁剪纸所包含的宗教精神。吕梁有很多动物图腾的剪纸,这与吕梁青铜器上的图案风格十分近似,与对先祖的图腾崇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吕梁历史上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于此,黄河流域各部落与北方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既信奉佛教又信奉道教的宗教观念。在农村几乎每个村口都有庙宇,每有大的节日、婚丧大事,都有拜祖、拜庙、请佛的传统,到时都离不开剪纸。例如在石楼,家里老人去世,不论贫富或大家小家都要举行念经仪式。供佛的“经坛”里面悬挂剪纸吊子,逝者的灵堂前几乎就是剪纸的海洋,有剪纸罩、各种纸钱、纸制的童男女等。送灵时路过的“经桥”上面也挂满各种剪纸人物、纸吊、纸网等。农历二月二是“恶日”,民间用剪纸的形式来除恶,其内容有“锥子剪子驱歹毒”、“葫芦锁五毒”等。到了端阳节,则有“公鸡除五毒”等剪纸内容;元宵、清明、乞巧、中秋、重阳等节日也有一些剪纸,反映吕梁人的祖先活动的印迹,体现了吕梁人的宗教精神和对于天、地、人的认识。

剪纸的方法有哪些 剪纸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剪纸在我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类民间艺术,它那打造的那些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深受老一辈人的喜爱。

剪纸,又叫刻纸,它是利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充满艺术感的图案,是我国汉族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更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并且如今已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藏之一。剪纸是镂空艺术,它在视觉上给我们一种透空的感觉以及艺术享受,很是受人们青睐。

民间剪纸还有一种散点式构图法,即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开来,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透视点,而创作者又能够将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平面之中。这种思维在现实之中是并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却是很自然的合理起来。

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和事物,但它并非只对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一种超越现实客观表现,它通过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从而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剪纸方法—工具

剪纸是由手工制作而成,常用剪刀剪和刀剪两种工具。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混和体上,再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竖直握刀,根据一定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图案。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优势就是一次可加工多个剪纸图案。

剪纸的价值有哪些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其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重视。它所表现出的形式特点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和几千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是我国大地上以人为本,口传身授的活态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审美理想和哲学观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造型特征、形式美感和率真的感受等,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丰富多彩、博大深厚的文化基因库。剪纸艺术具有强烈而鲜活的生命力,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形式”。

剪纸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不仅是要学会民间的剪刻技法,而应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好的作品不仅要求技法娴熟、造型等各方面要有特色,而且也需要有其深刻内涵,并能传达出作者的精神情韵。对剪纸艺术传承能够拓宽知识广度,接触到民间艺术生活,启发心智。同时,剪纸艺术能够给人以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让思维天马行空,丰富文化艺术的内容。通过对剪纸艺术的精神性、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等进行深层次的梳理,有利于更好的传承剪纸艺术的层次结构,在实践中感知民间剪纸的原汁原味;可从民间聘请剪纸艺人,学习剪纸的造型、色彩、花纹等技巧,寻求创作灵感,拓展视野以提高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带动大家有意识的去探寻民风民俗,增加思维深度。剪纸是一种以民俗生活为基础而生存和发展的艺术形式,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它深刻的反映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生活乐趣。它可为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研究和历史、戏剧、美术的研究提供直观的实物证据,并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形象资料。“一种文化的传承、保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文化的拥有者具备怎样的将知识文化相传的能力。”恰恰对传承民族和民间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和启示。民间剪纸内容形式有很多,其纹样题材往往都直接生动的记录了广大民众中广为流传的文化母体,不仅反映出传统文化心理、民间风俗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爱与憎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表现出深刻的文化意义。

对民间剪纸的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总体的艺术把握,能够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王平在《中国民间美术通论》中讲到“民间剪纸的文化意义,通过其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和广泛的教育作用而体现的。”剪纸所表现出来的科学道理、人文知识和人生理想等都能使人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具有伦理教化功能。同时,剪纸艺术率真、质朴、单纯、豪放的特征,可学习剪纸艺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民间文化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是母体文化。民艺学家张道一先生说过:“从文化的性质来看,它带有民族文化的基础性质。也就是说任何上层的、高雅的文化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当代人对民间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深,追求时尚,疏远本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正被人们所遗弃,民间文化传承受到严重脱节,因此,要充分融入民族本土文化。剪纸艺术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载体和社会教科书的重要角色,形成厚重的民间文化,才是对传统民间艺术最好的保护。剪纸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不仅是要学会民间的剪刻技法,而应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好的作品不仅要求技法娴熟、造型等各方面要有特色,而且也需要有其深刻内涵,并能传达出作者的精神情韵。对剪纸艺术传承能够拓宽知识广度,接触到民间艺术生活,启发心智。同时,剪纸艺术能够给人以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让思维天马行空,丰富文化艺术的内容。通过对剪纸艺术的精神性、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等进行深层次的梳理,有利于更好的传承剪纸艺术的层次结构,在实践中感知民间剪纸的原汁原味;可从民间聘请剪纸艺人,学习剪纸的造型、色彩、花纹等技巧,寻求创作灵感,拓展视野以提高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带动大家有意识的去探寻民风民俗,增加思维深度。

剪纸之乡简介

中国剪纸第一街位于蔚县县城南关环岛东侧,古城与新区交接处。2010年8月“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期间开街。

大家知道中国剪纸么,知道这一特色是在哪里么,对剪纸有多少了解呢,让我告诉大家吧,中国着名剪纸在河北省张家口蔚县,蔚县被称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

中国剪纸第一街位于蔚县县城南关环岛东侧,古城与新区交接处。2010年8月“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期间开街。

中国剪纸第一街是第一个全国剪纸集散地。街内有全国剪纸精品展和蔚县剪纸商户个体展两个展区,全国剪纸精品展面积2700多平方米,收集了全国27个省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41个剪纸非遗传承地、160多位艺术家的1200多幅作品;到2011年第二届中国剪纸节暨首届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期间,剪纸大厅收集来自国际十个国家的精美剪纸。剪纸街剪纸个体商户共22家,20多位蔚县剪纸大师在此进行剪纸创作、展示、销售。其中有14家剪纸商户享受政府补贴房租等优惠政策。两个展区与仿古牌楼和蔚县剪纸一代宗师王老赏雕像一起,组成了风情独特的中国剪纸第一街。

蔚县人一般把剪纸称为“窗花”。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多是农民,他们自画、自刻、自染,用灵巧的双手营造了一方充满活力的剪纸世界,把生活的周围装点成了一个生机盎然、万物争荣的艺术天地。蔚县剪纸以其特有的趣味性、装饰性在全国种类繁多的民间剪纸中独具一格,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蔚县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喜爱,还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无论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再现,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细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绚丽鲜艳的独特点染,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动、有味、耐看。

蔚县剪纸名扬中外。剪纸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东南亚各国。

蔚县人在蔚县剪纸的发祥地--蔚州镇南张庄村建起“剪纸一条街”,游人随时可欣赏到刻制剪纸的全过程。每到冬季农闲季节,蔚县十大镇集贸市场上,一辆辆自行车载着一面面窗格式的木架子(俗称“亮子”),上面贴满了五彩缤纷的“窗花”,在冬日灿烂的阳光下争奇斗艳,这是只有蔚县才有的景观。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主任杨先让教授赞叹说:“那气势,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处”。

广灵剪纸简介

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的广灵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纸行业的至尊地位,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广灵剪纸当地俗称“窗花”,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民艺术家之手,作品取材于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等。这些作品色彩绚丽,构图饱满,造型生动,纤巧里显纯朴,浑厚中透细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当地人年节时把它贴在纸窗上,通过户外阳光的照射,更加玲珑剔透,五彩缤纷,显得特别的鲜灵活脱,别具着一种欢快,明朗,清新的情趣。

内容丰富,工艺精细,色彩艳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广灵剪纸图样繁多,有人物、植物、动物以及表现生活、象征吉祥幸福的图案,诸如《红楼梦》、《水浒》、《西游记》、《杨家将》等成套的戏剧人物、戏剧脸谱、花鸟虫鱼、瓜果菜粮等。构图饱满,完整连贯,形象生动,粗犷洒脱。其刀法细腻,线条流畅,光滑整齐,不留毛齿沟豁,连人物的须发都一丝不断,深得国内外宾客的喜爱。

广灵剪纸源远流长,寻根发脉,上溯历史,周成王剪桐封虞,把桐叶剪成“圭”形赠给弟弟叔虞,并封他为唐王。这个桐叶“圭”就是最早出现在山西的剪纸。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广灵剪纸的雏形在初唐,到明代独特风格形成,沿袭至今。

广灵剪纸主要特点为刀刻染色,表现形式分为单色、染色传统剪纸和多层新写实剪纸。作品分为镜框、画轴、礼品册、旅游纪念品四大系列3600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军委副1将广灵剪纸奥巴马肖像作为国礼赠送到白宫。

2008年广灵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广灵剪纸与河北、陕西等各省(市、区)列入国家级名录的剪纸项目联合打包,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5月,广灵剪纸走进世博园,同年底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

8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