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腊月的民俗禁忌,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腊月的民俗禁忌
祭祀之月
所谓「腊」,本意是干肉,引申为年终岁末用肉合祭众神的祭祀。农历十二月之所以被称做「腊月」,主要与祭祀有关。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所以说,腊月是「祭祀之月」。
不动土搬家
农历腊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而动土、迁居需要偏旺的日子,带动生旺之气,使得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所以传统民俗不建议在腊月动土、搬家。如果必须要乔迁新居的话,需要提前暖暖屋才好,暖屋的方法即多请些朋友来增旺人气。
腊月宜扫除
尧舜时代就有腊月里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谐音,在腊月里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从风水角度而言,这样会将家中一切「穷运」「晦气」等不好的气息统统扫除出门。在腊月扫尘,可以企盼来年的运势变得越来越好。
初阳之岁
古人把冬至以后立春之前,这段阳气初动的日子称作「初阳之岁」,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的句子。初阳之岁是结婚的最佳时节,因此民间习俗中腊月是结婚的高峰期。
腊八食粥
腊月初八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和吉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如果家中供有神龛,要以腊八粥供养。过去宫观、寺庙、大户人家会在这一天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以行善积德。家中养着猫狗宠物的人,也要给它们食粥。
首先就是中秋是一个受到保护的文化遗产,但是他其实有至少有10个昵称呢,只不过我们知道的实在是少啊。有月夕还有秋节,玩月节追月节都是这个节日。不过小编不打算把这些昵称都告诉你们了,反正你们也记不住!
其实中秋的月饼不应该是我们平时那样一人一个吃的,应该是一块月饼然后分成几个吃的,这样才能够把象征团圆的月饼表示一家人在一起才叫团圆。因此圆满就是即使家中有人中秋不在也要将月饼均匀的切开,然后将这个月饼保存,家人回来之后将剩下的月饼吃掉。
正宗的五仁月饼并不是黑暗料理反而越嚼越香,为什么我们都说是黑暗料理应该滚出这个月饼圈子的五仁月饼还能够屹立不倒,实际上是因为这个月饼经过后来人们的手之后不好好做了,原本的五仁圆饼其实是越嚼越香的,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黑暗料理。
清朝的时候就开始有这样一个习俗,那就是有的地方会在中秋赏月的时候拨开芋头的皮然后将芋头吃掉。因为当时的人们说这种行为是剥鬼皮,其实不过也是一种迷信。但是人们现在的习俗又有哪一个不是迷信呢?现在广州那边还是会有这个习惯,是表示能够让人们避开邪灵的意思。
古代开始的时候吃月饼就是会配食的,但是不是配冷饮,而是配热饮比如说白水或者是茶。因为月饼之中的糖分实在是太多了,配热饮能够帮助人们消化不说,还能够对于身体好。但是冷饮则会让人们的食物不容易被消化不说,甚至还可能会让我们腹泻,因此我们在吃月饼的时候可以喝点茶水。
花朝节祝神庙会折叠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来供奉。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越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情。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游春扑蝶
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会有一系列游春的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高潮。撰有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写有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
种花挑菜
这一天,各地还有栽花种树的习俗,有点今天植树节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荠菜正是鲜嫩的时候。“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晒种祈丰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酝酿之际,家家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其“百样种子”,以祈丰收。预卜的方法很简单:是日忌雨,晴则带来百物丰熟的吉兆。
制作花糕
唐代的节日文化与饮食文化都十分发达。据传武则天嗜花,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这种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上一时分外流行。
在古代是有专门的花神供奉,还有专门的名剧,来形容花朵。古代对于花朝节都是非常重视的,现代人显得并不没有那么重视,很多人都不知道花朝节具体是做什么的,没有以前那么受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