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侵入,气温持续严重偏低,会产生一定的气象灾害
“倒春寒”可谓是春季的常客,其影响范围遍及我国南北方。常年2至4月,华南、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在此期间冷暖空气交锋活跃,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12℃并持续3至5天或以上,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C以下时,均可能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 北方“倒春寒”主要影响冬小麦和果树。前春温度偏高,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甚至开花期,果树进入开花或幼果期,抗寒能力急剧下降,后春冷空气侵袭,气温明显下降,形成“倒春寒”甚至遭遇霜冻危害,会对冬小麦和林果(如桃、杏、核桃、葡萄等)生产很大影响,严重时导致大幅度减产、林果甚至会绝收。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老年人应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特别敏感。
2、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季正是万物萌芽,草长花开的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老年人清晨起床后,散步、慢跑、做操、打拳,假日里结伴踏青春游等,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
3、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闲时还可养花、种草。门窗要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这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4、节制烟酒,低盐饮食。倒春寒期间,老年人应多食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加强药物治疗(指患心脏病者),这对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大有益处。
“倒春寒”在民间的说法是“前春暖,后春寒”。也就是在初春的时候,往往是指三月份初期的气温回升比较快,可是到了春季的中后期,也就是四五月的时候又出现气温降低的天气现象。倒春寒天气往往发生在3月初到4月底,时间跨度可长达两个月,而且南方的普遍要比北方的早。之所以会出现倒春寒,则是天气在回暖的过程中,因为有强冷空气的入侵,使得当地的气温明显降低,从而出现了寒冷天气的现象。
倒春寒一般会持续3-5天,但有时最长也可达2个星期之久。
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倒春寒就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不仅中国存在,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都有发生,一般是在春季后期的4、5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