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守岁起源于什么时候
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穷百姓们。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没有睡觉,等着灶王奶奶回来。人们一看灶王奶奶回来了,还带回好多过年的好东西,就都点起香火、纸码、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这时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也有叫做“熬百岁”的。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我国各个地区的年夜饭都不同,有的地方讲究满汉全席,有的地方讲究十大碗。不过基本上都是要摆满一桌,讲究各种荤素搭配才行。而且年夜饭要准备得特别丰盛,因为要留剩菜到大年初一来吃,意味着年年有余。
这是最近几十年流行的一个守岁节目。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块,除夕夜到了晚八点就开始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大家还可以进行各种摇一摇抽奖活动,当然啦,还可以跟家人一起品评笑谈节目的好坏。
在大年三十这一晚,家里所有的灯,包括灯笼都需要全部点亮,而且要彻夜通明。相传,年兽害怕光,所以每户每家在大年三十这一晚都会把自家点亮,过一个平安年。
在我国北方,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