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百家姓中叶姓和幸姓的来源

| 春林2

姓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我们都知道百家姓是关于姓氏的书,那么你了解多少呢?关于百家姓的姓氏,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叶姓和幸姓的来源资料”,欢迎阅读与借鉴!

百家姓中叶姓和幸姓的来源

叶姓的来源

一、寻根溯祖

1、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是为河南叶氏。

2、据《姓氏考略》所载,在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是也。

二、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终老。秦代叶淑和,迁至长沙任太守;西汉叶宗,在颍川任太守、骠骑将军;47世叶尤,汉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53世叶望,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时渡江徙至居阳县(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55世叶琚,因任钱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当地安家,后成为当地望族。57世分为三支:叶游,徙福建宁府建安县;叶愿,徙河南新安;叶俭,苍梧太守,徙浙江缙云。77世叶逵,自缙云迁湖州(今属浙江);79世叶刚,徙居江苏苏州;82世叶庄,居于汴梁(今河南开封);85世孙叶大经因元兵大举南下,流寓广东梅州曾井,为梅州叶氏始祖,其子孙散居广东、广西、福建的许多地方。福建叶氏主要有两支:一为 仙游古濑叶氏。一为漳州莲溪叶氏。自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叶氏陆续有移居台湾者,后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在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人有来中国者,也就以"叶"为姓。他们多分布在东汉时南郡边界外。叶姓一支叶日成迁至今河北南皮县叶三拨,现有15-18世后代,分布于沧州,青县,大城,保定等地,叶公日成公墓也由后人供奉,尊为河北一带叶姓始祖。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他打败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节度使。 叶姓还以"南阳"为堂号。

【郡望】

南阳郡:战国时秦昭王置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相当于现在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

下邳郡:东汉时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市。

四、历史名人

叶适: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成就。是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其著述自成一家。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著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叶子奇:明代学者。反对佛、道思想,著有《草木子》4卷,其中记载元末红巾军起义事迹颇详。

叶兑:元末明初名儒。他以平民身份向朱元璋献计,建议"北绝察罕,南并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都金陵"之方略,称"一纲三目之天下大计",数年之后,朱元璋削平天下,其攻取次第略如其计,事如当年诸葛亮隆中对一样。

叶茂才:明朝官吏。与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并称"东林八君子"。

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___。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扣押,坚贞不屈,写下著名的《囚歌》。于1946年3月获释。4月8日由重庆去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0岁。

叶剑英: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1927年与张太雷等领导了广州起义。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叶飞:(1914-)原名叶启亨,福建省南安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___。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代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团长,江南抗日救国军副指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一旅旅长兼旅政治委员,第一师副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___第八、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叶氏祠堂对联资料:

叶(Yè)姓出自芈姓,颛顼后裔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得姓始祖:叶子高。又称叶公,叶公即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原名沈诸梁,系春秋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众,楚惠王任命为叶邑的行政长官。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改善生存环境。他还平定白公之乱,身兼要职而激流勇退并归隐终老于叶邑。其后裔以邑为氏。叶姓在当今中华百家大姓中排行第四十二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一。

南阳望族家声远;

楚尹遗风世泽长。

——全联典指叶姓源流和郡望。

山川齐颂南阳郡;

天地和鸣崇信堂。

——全联典指叶姓名郡和名堂。

科甲榴花发;

冠裳累叶传。

——上联典指北宋·叶祖洽,邵武人,熙宁初年应“郡庠石榴,先结二实”之兆,登进士第。下联典指北宋·叶涛,熙宁年间进士历任光州知州,后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王安石赠诗有“冠盖传累叶”句。

水心文集一番论;

金石小笺半茧园。

——上联典指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著有《水心文集》。下联典指清代诗人叶奕苞,隐居不仕,建“半茧园”,著有《金石小笺》等。

板荡忠臣,剑扬禹甸宏图展;

紧随义帜,英越吕端大事明。

——题叶剑英元帅。

附:

月光生碧海;

素色满瑶池。

——此联为唐代贞元进士、诗人叶季良《赋得月照冰池》诗联句。

事为名教用;

理以精神通。

——此联为清代金石家叶东卿书赠联。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此联为毛泽东赠叶剑英联。

立志不随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

——此联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叶恭绰自题联。

万户人烟团曙色;

千林鸟鹊变春声。

——此联为叶仲英撰叶姓宗祠联。

舞随柳絮诗吟雪;

弹到梅花月满琴。

——此联为叶仲英书联。

浣花旧事谁能继;

桃花新诗手自题。

——明末进士叶方蔼书赠联。

老夫喜作黄昏颂;

满目青山夕照明。

——此联为叶剑英《八十书怀》诗句联。

观钓颇逾垂钓趣;

种花何问看花谁。

——此联为现代教育家、作家叶圣陶自题联。

著述成一家,共仰泰山北斗;

生死无二志,足征赤胆忠心。

——佚名撰叶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南宋哲学家叶适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参知政事叶梦鼎事典。

受姓始南阳,溯瓜瓞之绵长,继往开来,屈指二千余载;

宦游违北皖,望松楸而怅惘,封丘表墓,关怀四十三年。

——此联为叶法撰安徽省安庆地区叶氏宗祠联。联典出叶氏的起源、郡望及悠久的历史及作者的感怀。

【对联故事】——《叶向高奇联妙对》

明朝宰相叶向高与陈达公交谊颇厚。陈达公是闽县大乡人,曾任山西巡抚和雁门三关拐督等职。有一回,叶向高回老家福清省亲,途中顺便去拜访已告老还乡的陈达公。陈达公见好友来,忙备酒款待。席间,陈达公以招待不周,语带歉意地说了句: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略为沉思,应了句:

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

遂成一奇对。宠宰相,指叶向高。此对联共用18个宝盖头部首的字,令人称奇。而且含意贴切,对仗工整,殊为—不易。后人曾将这副奇联刻在大义祠堂内。

另有一版本说,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

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

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幸姓的来源

一、幸氏源流

一世祖 偃公 周成王赐姓壬戌年西元前1079年,镇守沧 州,(雁门在此地域内),渤海沧州青池人. 周文王第47子(有说是文王七世孙的,望再考证).武王之弟偃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武王之子周成王于壬戍岁(西元前1079年)赐其叔偃爲"幸"姓,故偃是幸氏的鼻祖.其子袭父职并传一十三代。

二、迁徙分布

现幸氏裔孙繁衍于世界各地,有限资料计:有江西于都.南康唐西乡数千人,湖南醴陵县.邵阳市武岗县.隆回县千多人,四川达川市东岳乡.德阳市中江县.云阳县.万县五桥区.盐亭县.长寿县.富顺县回龙乡数千人;马来西亚,印尼,台湾,广西桂林.岑溪县.灵山县.平南县,广东珠海.罗定.博罗.河源.番禺,贵州遵义.贵阳.毕节,云南镇雄等均有幸氏宗亲。

三、郡望堂号及堂联

幸氏望出雁门郡,因而郡号爲( 雁门堂).常用的大门联是

松垣世德 渤海家声” 或“ 雁门世泽 渤海家声”

四、历史名人

汉有朱崖太守幸子豹

晋有幸灵

幸南容,则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金榜进士,以文学而着闻,曾经高官至国子监祭酒。他的孙子幸轼,也很有名气,以博学强记有祖风而见称,于唐僖宗中和年间官拜太子校书郎,使得幸氏在江西的声誉,越来越是响亮。

幸元龙,宋宁宗元年间的进士,表现得更爲不凡了,早年,他当通判郢州时,就以忤史弥远而被劾致仕。到了宋理宗的绍定年间,京师灾乱,他更激于一片爱国之心,自家上封事,论史弥远的作威作福,并且表示“愿戳其首籍其家以谢天下,然后断臣首以谢弥远,则灾自弭矣!”赤胆忠心,感人至深。

幸思顺,南宋大儒。

幸寅逊,南宋镇国军行军司马。

幸氏祠堂对联资料:

幸(Xìng)姓出自赐姓,得姓始祖:偃公。武王之弟,因镇守朔北(沧州)雁门有功,周成王于壬戍岁(公元前1079年)赐其叔偃为“幸”姓。(幸臣就是被君主信任亲近的大臣。)他的子孙便以祖之赐姓为氏。

源流渤海,派衍沧州。

偃公世德,儒学家声。

——全联典指幸姓的源流和郡望。

高楣共仰雁门郡;

名字相承渤海堂。

——全联典指幸姓名郡和名堂。

进士廷弹蠹相;

州民庙祀龙王。

——上联典指南宋庆元年间进士幸元龙,官郢州通判。曾上书弹劾奸相史弥远。下联典指唐代文士、国子祭酒幸南容,有文学之才。据传后来发现神异,百姓称他为“龙王”,建庙祭祀。

英气劲节钦震甫;

名医疗疾有灵公。

——上联典指宋代郢州通判幸元龙。字震甫,高安人。下联典指晋代名医幸灵,豫章建昌人,“为人疗疾,辄有验,赖济者甚多。”

附:

雁飞万里传喜讯;

门对千山引祥云。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幸姓望族居住地“雁门”二字的嵌字联。

由宁化而开基,本儒学而受恩荣,艺苑之芳声宛在;

自豫章而胥宇,采芹藻而探桂杏,兴朝之伟绩聿新。

——佚名撰幸姓宗祠“渤海堂”堂联。

栋宇卜官田,门捍日月,座镇鼓旗,山岳钟灵长毓秀;

渊源承渤海,迹著尚书,名传御史,簪缨继起绍前徽。

——此联为江西省南康县幸氏屋排中心祖厝联。

赐姓自周朝,衍渤海,衍沧州,本本源源,万派千枝同一脉;

发迹由唐代,若名臣,若理学,彬彬秩秩,五常百行位三才。

——此联俗称天子扇联,即贴于祖龛左右楹柱的长联。为佚名撰幸姓宗祠“渤海堂”堂联。

6832